中华古建筑文化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华古建筑文化

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出于河南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政治需要,将河南定为中国之“地中”。周公姬旦不但于洛阳营建雒邑为都,且在京畿即今登封告成镇山冈上测影观天,唐人于此建纪念碑,为一座彰示“雒中无影”天象原理的演示教具。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重要项目——元代郭守敬所建的观星台,位于周公测影台之北,为元代中国各地观星台的中心台,在此测量的结果精度领先于欧洲数百年,是中国古代天文科技高度发达的有力证明。河南济源五龙口水利设施始创于秦朝,将水流分为广利、永利、广济、大兴利、小兴利、广惠和甘霖七渠,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成就可与成都都江堰相媲美,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这两处科技建筑反映出河南区域古代科技发展的领先水平。

河南是中国园林艺术理论的诞生地。魏晋南北朝时期,河南主导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唐宋时期,洛阳、开封园林冠盖海内,其手法大部反映在数百年后明代计成所著《园冶》之中。宋代以后,虽然政治中心迁移,战乱又使河南的园林破坏殆尽,但从现存为数不多的园林实例中,仍可感受到河南园林艺术底蕴的深厚。河南存留至今的文物建筑中,有许多建筑与园林艺术完美结合之范例,如临汝风穴寺、宜阳灵山寺、镇平菩提寺等与自然山水有机结合,其中蕴含了对景、借景等手法;济源济渎庙聚济源为池,环池建小体量建筑使池有“小北海”之感,是园林艺术中对比手法达到小中见大效果的成功作品。河南的宗教建筑与纪念建筑多以自然山水为背景,择其视觉焦点构筑建筑彰显崇高之感;而在民居建筑中,每每将山水加以概括、提炼,纳入宅院一角,聚拳石为山,竖片石为峰,环斗池为湖,植盆景为林,以拓展宅院空间、陶冶性情,是对比、象征艺术的巧妙运用。辉县百泉,为中国北方古代大型园林艺术的代表作。该区园林创建于商代,载于《经》,自公元前221年齐王居苏门山始,后人渐次增建啸台、卫源庙、安乐窝、邵夫子祠、孔庙、清晖阁等建筑。百泉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人文景观点缀其间,保存了浓郁的中国早期写实性园林的艺术手法,与人工建造痕迹颇浓的清代皇家园林、明清家园林有天壤之别,是中国园林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南阳王府山系明代唐王府后院的假山,山体高大巍峨,为花园之主体,为国内罕见之明代王府假山实例。从其四周遗迹中,可看出设计者创造山林野趣景象的设计思路。假山既为园中景观焦点,又可循明、暗通道盘旋而上,登顶观赏园内外美景,是研究明代王府叠山艺术的罕贵资料。

高台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兴起的建筑类型,具有至高无上的威严形象,后人多有继承。开封龙亭为开封城中轴线北部的制高点建筑,因古代假山之巅而建,其前特意设计了自午朝门始的漫长前导空间,使龙亭在游者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东西有潘杨二湖,以大片冷色调水面反衬龙亭的暖色调,龙亭身影倒映入湖,更显庄严和壮丽。明代潞王朱翊因思母而建卫辉望京楼,为国内少有的明代大型石构高层建筑,其第二层以拱肋拱券结构建成的无梁殿为国内少有,是研究中国明代建筑结构的珍贵实物资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项目中的登封汉三阙即中岳庙前的太室阙、少室山庙前的太室阙、启母庙前的启母阙,均建于东汉,为中国现存独有的庙阙。阙,作为庙前神道入口处的标志性和导引性建筑,在建筑心理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浚县明代恩荣坊形体高大,雕刻华丽,极雍容华贵,是明代石坊的杰作。新乡七世同居坊,运用了视差设计手法,其形象工整气派,是清代石坊的代表。

风水塔是古建筑中一个有着特殊含义的重要建筑类型。与宗教建筑中塔的内涵截然不同,风水塔体现出科举制度下地方政府和民众的价值取向,以及繁荣文化、多出人才的愿望。河南境内的光山紫水塔、唐河文笔峰塔为楼阁式风水塔中的精品。明末农民起义领袖牛金星参与捐建的宝丰文笔峰塔,其造型融入了西方纪念碑的形象,为国内所罕见,反映了明代时期河南建筑设计思想的活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