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因《辋川图记》原文|注释|赏析
是图唐、宋、金源诸画谱皆有②,评识者谓惟李伯时山庄可以比之③,盖维平生得意画也。癸酉之春④,予得观之。唐史暨维集之所谓“竹馆”、“柳浪”等皆可考,其一人与之对谈或泛舟者,疑裴迪也⑤。江山雄胜,草木润秀,使人裴回抚卷而忘掩⑥,浩然有结庐终焉之想⑦,而不知秦之非吾土也⑧。物之移人⑨,观者如是,而彼方以是自嬉者⑩,固宜疲精极思而不知其劳也。
呜呼!古人于艺也,适意玩情而已矣(11)。若画,则非如书计乐舞之可为修己治人之资(12),则又所不暇而不屑为者。魏晋以来,虽或为之,然而如阎立本者,已知所以自耻矣(13)。维以清才位通显(14),而天下复以高人目之,彼方偃然以前身画师自居(15),其人品已不足道。然使其移绘一水一石一草一木之精致,而思所以文其身(16),则亦不至于陷贼而不死(17),苟免而不耻,其紊乱错逆如是之甚也。岂其自负者固止于此,而不知世有大节,将处己于名臣乎?斯亦不足议者。予特以当时朝廷之所以享盛名,而豪贵之所以虚左而迎(18),亲王之所以师友而待者,则能诗能画、背主事贼之维辈也; 如颜太师之守孤城,倡大义,忠诚盖一世,遗烈振万古,则不知其作何状(19)。其时事可知矣!
后世论者,喜言文章以气为主(20),又喜言境因人胜(21)。故朱子谓维诗虽清雅(22),亦萎弱少气骨; 程子谓绿野堂宜为后人所存(23),若王维庄,虽取而有之可也。呜呼! 人之大节一亏(24),百事涂地,凡可以为百世之甘棠者,而人皆得以刍狗之。彼将以文艺高逸自名者,亦当以此自反也(25)。
予以他日之经行,或有可以按之以考(26)。夫俯仰间(27),已有古今之异者(28),欲如韩文公《画记》(29),以谱其次第之大概而未暇。姑书此于后,庶几士大夫不以此自负(30),而亦不复重此; 而向之所谓豪贵王公,或亦有所感,而知所趋向焉。
三月望日记(31)。
(《静修先生文集》)
注释 ①辋川图——唐诗人、画家王维于长安附近蓝田县置有别墅輞川山庄,并亲绘《輞川山庄图》,为古画名作。此图真迹失传,本文作者所见,实为宋代郭忠恕摹本。今存国内外的几种摹本皆临郭本而来。②金源——本指金国兴起之处阿勒楚喀河的发源地(在今吉林阿城县),后用作金国的别称。③ “评识者”句——评识者: 指作评论写题跋的人。李伯时: 宋著名画家李公麟,字伯时,曾隐居桐城龙眠山,号龙眠居士。山庄: 指李所绘名画《龙眠山庄图》。④癸酉——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⑤“唐史”三句——此三句言画中所绘图景。维集: 指王维的集子。集中有描写輞川山庄附近景物的一组诗,题曰《輞川集》,自序云:“余别业在輞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柳浪……竹里馆……椒园等。” 皆可考: 都可从画中一一查考。裴迪: 王维的诗友,常与维在輞川赋诗弹琴,泛舟游览。⑥裴回——借作“徘徊”,流连往复之意。⑦结庐终焉——盖所房子,在此度过晚年。⑧“而不知”句——秦:指今陕西地区。此句承上而言,谓画中景物甚美,使人想终老于此,意忘记那里巳不是祖国的土地了。 刘因有较强的民族思想, 虽然并非南宋人, 却一直把宋朝看作祖国, 他写此文时奏地已被元蒙贵族占据, 故有此语。 ⑧移人——指人的思想被引动,感情因其陶醉。⑩以是自嬉——以此自娱。(11)适意玩情——赏玩其情趣,使心情愉快自得。(12)书计——书写和计算。(13)“然而”二句——阎立本:唐初著名画家,太宗时授主爵郎中。《新唐书》本传载:一次太宗与侍臣泛舟游乐,见水中有异鸟,宣立本绘其状;立本俯伏水边,研吮丹粉,见其他侍臣皆坐而赋诗,不禁汗颜,归戒其子曰: “吾少读书,文辞不减(不亚于)侪辈(指赋诗者),今独以画见名,与厮役等,若曹(你们)慎毋习!”句中“自耻”即指此事。(14)维以清才位通显——王维以清俊之才,居于显达的官位。维官至尚书右丞,故云。(15)“彼方”句——偃然:安然,坦然。前身画师:指王维在《偶然作》诗中自言其“前身应画师”。(16)“然使其”二句——移:转移,指把绘画所用的心思转用于修身上去。精致:形容作画时用心之细密。文其身:修养他的身心。“文”用作动词。(17)“陷贼”二句——指安史之乱时,王维被叛军所俘,虽曾服药装哑,并写诗表露忠于唐室的心迹,但终于被迫降贼,担任伪职。后肃宗收复长安,从宽赦免了他。(18)虚左——古有尚左之习,空出左边座位以待宾客,以示尊敬。(19)“如颜太师”五句——颜太师:指唐人颜真卿,曾任太子太师。玄宗时颜出任平原太守,安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得以坚守。玄宗初闻各处沦陷,叹曰: “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后得知颜力守孤城,乃喜顾左右曰: “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文中引述此事,意在说明皇帝的昏聩,朝政的腐败。(20)文章以气为主——语出曹丕《典论·论文》: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气:指人的修养、气质、精神等。(21)境因人胜——境物因与杰出人物有某种关联而更加著名。(22)朱子——即朱熹。(23)“程子”三句——程子:指宋理学家程颐。绿野堂:唐代名臣裴度的别墅。这几句说,程颐认为裴度令人仰慕,其绿野堂也应长久保留,至于王维的山庄,人们去占有它也是可以的。(24)“人之大节”四句——涂地:一败涂地。甘棠:树名。刍狗:草扎成的狗,古时用于祭祀,祭毕即抛弃,后因以比喻轻贱无用之物。《诗经·召南》有《甘棠》篇,谓西周时召公曾在南国施行德政,深受百姓爱戴,他曾憩于其下的甘棠树,也为百姓所珍爱。后遂以甘棠代指纪念物。这四句说,人的名节一坏,一切都完了,即便有值得长存的纪念物,人们都会把它看作无用的刍狗。(25)自反——自我反省。(26)“予以”二句——他日:此指往日。经行:经历,阅历。或:也许。之:代《辋川图》。(27)俯仰间——形容时间短暂。(28)“已有”句——指世事变动很大。(29)韩文公《画记》——韩文公:即韩愈。所作《画记》,详尽记述了一幅画中的人物、牛马等的数目和情态,是古代书画记文中的名作。(30)庶几——希望,但愿。(31)望日——农历十五日。
赏析 本文是作者在看王维《辋川图》后做的一篇题跋。古代的画记文,多是采用叙述体,记述画的内容、价值以及收藏、得失等情况,这是一般画跋的正体。但也有从画生发开去,因画立论或借画抒情的。刘因此文,即是采用议论体,由王维的画引出对其人品的评论,严格地批判了他的失节行为,指出文艺家必须注重品德的修养,并特别提醒当权者,用人必须首重操守。文章议论风发,放得比较开,是一篇颇有特色的杂感式小品。
全文大体可分做三段。既是画记,首段自然由画起笔。但作者意在评人而非记画,故本段只略说画面图景,并以“评识者”的赞赏和自己观画的感受,说明此画确是王维“平生得意画也”。这里刘因并未完全因人而废物,他对王维这幅名画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接着以“观者如是,而彼方以是自嬉者,固宜疲精极思而不知其劳也”一转,由物及人,转到王维身上来,迅即过渡到下文的议论。此段行文简约,从中可见作者剪裁取舍和过渡之妙。
文章中段是全文的中心,包括中间两个自然段,分作四层来写。头一层以鄙薄画艺立论,说王维身居要位,竟把正人君子“不暇而不屑为”的画事当作首业,“其人品已不足道”。刘因这位道学夫子,从艺为小道的儒家偏见出发,认为绘画只不过是供人“适意玩情”的玩艺儿,是不能作为“修己治人之资”的末技,其陈腐的冬烘观念,自不足为训。但这一层并非文章主旨,只是后几层议论的铺垫。第二层指责王维的失节,说他因不能像孜孜于绘画那样去修养“大节”,以致“陷贼而不死,苟免而不耻”,其“紊乱错逆”之甚,“斯亦不足议者”,表现出十足的鄙视。按王维被俘后,曾服药装病,以示不从,又曾写“百官何日再朝天”的诗句表明其心系唐朝,其被迫供职伪署亦无劣迹,因此朝廷后来未作严究,今人对此亦不过加苛责。刘因基于“人臣死节”的忠君观念,持论难免有点偏颇。但王维确实骨头不硬,还不如同时被俘的乐工雷海青那样拚却一死,大义凛然。作者强调为人应有坚定的气骨,文艺家要注重品德的修养,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第三层由批判王维个人进而引向批判当权者的重才轻德。本层以“予特以”三字领起,表明作者认为这是比王维个人的失节更为严重的问题。这应当说是一种卓识。第四层是本段议论的收结。作者在引述理学祖师程朱对王维的评语之后,指出“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接着告诫“彼将以文艺高逸自名者”,“当以此自反”。一语如截奔马,挽住滔滔议论。
文章末段照应文题,交代写这篇画记的构想和用意,深合文章章法。作者说他本想像韩愈《画记》那样细考详记画的内容,而“未暇”及此。实际上他是认为人品比画本身更为重要,所以“姑书此于(画)后”,使士大夫“不以此(指文艺)自负”,使当权者“知所趋向”。古人云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李渔《闲情偶寄》)。本文的结尾,可作一例。
总之,这篇文章中虽有些道学气味,但就其主旨而言,仍具有教育和借鉴意义。文字也颇为简捷犀利,特别是中间一段议论,衔接紧凑,文势贯注,层层逼进,愈转愈深,显出较高的文字技巧。比起他的一些道学文章来,本文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作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