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
马路上歌啸的人群,
泛滥横流着,
好比一个不羁的青年底意志。
银箔似的溪面一意地
要板平他那难看的皱纹。
两岸底绿杨争着
迎接视线到了神秘的尽头?——
原来那里是尽头?
是视线底长度不够!
啊!主呀!我过了那道桥以后,
你将怎样叫我消遣呢?
主啊!愿这腔珊瑚似的鲜血
染得成一朵无名的野花,
这阵热气又化些幽香给他,
好攒进些路人底心里烘着罢!
只要这样,切莫又赏给我
这一副腥秽的躯壳!
主呀!你许我吗?许了我罢!
【导读】
心如珊瑚,情如火山
“百度”这样定义“志愿”:志向和愿望;有志于并情愿。
作者在这个混乱无望的世界里,愿意奉献自己。
众生喧哗的世界破纸而出:“马路上歌啸的人群/泛滥横流着”,但是,作者立刻搭配了一个反常的喻体——“好比一个不羁的青年底(的)意志”。这体现了诗人与世界的对抗,而接下来,却是迷茫。
第二节中,诗人看到“溪面一意地/要板平他(它)那难看的皱纹”——这象征着现实世界的丑陋与虚伪;但幸有“两岸底(的)绿杨争着/迎接视线到了神秘的尽头”——这就是诗与远方的呼唤。
于是,诗人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火山。“主啊!愿这腔珊瑚似的鲜血,/染得成一朵无名的野花,/这阵热气又化些幽香给他,/好攒进些路人底(的)心里烘着罢!”——他渴望奉献,狂热而真诚地。只是现实没有给他机会。
“珊瑚”这个比喻,奇丽炫眼,它是诗人善于调制色彩、渲染诗情的明证。它的出现,使热烈的直抒胸臆充满理想主义光彩。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