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②。
孤帆远影碧空尽③,唯见长江天际流④。
·注 释
①黄鹤楼: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的长江边上。它不仅是天下的名胜,而且也许是李白和孟浩然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它本身带有神话色彩。传说仙人子安曾经骑黄鹤到过这里,又云费文伟在此驾鹤登仙。之广陵:之,这里作动词,当去或到讲。广陵就是扬州,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
②烟花: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说是柳似烟花;一说是暮春三月天艳阳下好像轻烟笼罩一般。
③碧空尽:等于“尽于碧空”。意为在天边消失了。
④天际流:指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处。
·导读入境
离别的人物充满诗意。送行者李白刚出四川不久,年轻快意,憧憬未来;离去者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余岁,名满天下,陶醉山水。两位诗人风流潇洒,自由浪漫,他们的分手愉快而开朗。
孟浩然啊老朋友,要向西告别黄鹤楼而去了。你即将离开了仙人飞天的黄鹤楼,离开那流连聚会的黄鹤楼。在这阳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之时奔赴扬州。兰舟缓缓启动,老兄啊老兄,我不能与你同往,就让我用目光与你同游。游啊,游啊,直到那一片帆影融入远处的蓝天,我仍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你去的方向。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向天尽头,向那水天交接的地方奔腾而去。
·赏 析
这首诗没有王维《渭城曲》依依惜别的低沉,也没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坦率离聚的刚肠。它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这首送别诗充满特殊的情味、迷人的诗意。作者是位音乐高手,用“黄鹤楼”、“烟花”、“扬州”作音符,拨动起优美的畅想心曲;他又是位绘画天才,用“孤帆”、“碧空”、“长江”作素材,描绘出愉快的送行彩图。整首诗,情和景安排得水乳交融,疏淡中又显得绵绵无尽。
首句不仅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能激起人们种种美丽的联想。在这里诗人曾聚会,仙人曾飞天,老友将出行……于是点出黄鹤楼便增加了那种愉悦、浪漫的气氛。
第二句,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更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浓郁迷离。柳如烟,花似锦,阳春三月,景色迷人。“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时令的艳丽,而且让人体味开元盛世的繁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怎能不是烟花之地呢? 这句其实也道出了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的。
诗的最后两句表面上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满载诗意的细节。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中,诗人目送孤帆远影,直到消失在碧空的尽头。然而李白仍在神驰目注,这才见到一江春水,浩浩东去。作者的心潮起伏,也恰似这浩浩东去的江水。这里,离别的诗意、送友的深情、潇洒的畅想、愉快的向往,都被这景、这画、这翘首凝望的细节传神地表现出来。
·思考题
1.同样是怀念亲友,李白这首诗写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却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你认为这两种写法有什么异同点? 各有什么特色?
2.李白的诗友孟浩然,以写“清诗”著称,而李白这首送他去扬州的诗,如果从情与景的安排上来看,能否也称得上是“清诗”? 请你谈谈自己的体会。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