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东阳无疑·郭坦大儿病
亦题《郭坦》。南朝宋志怪小说。东阳无疑撰。原载《齐谐记》。《太平御览》卷八四九引载。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录。李格非等《文言小说》选录。写人得异疾故事。叙写:安陆人郭坦,兄弟三人,其大儿忽然得了流行病,病好后特别能吃东西,一天就可吃掉十斗多米。五年以后,以至于家贫如洗。郭对儿子说:“你应当自己找东西吃。”这儿子来到一家乞讨,在前门已经得一筐饭,又从后门乞讨。肚子饿得不能忍耐,看见后门有三畦韮菜,一畦大蒜,便一下子吃了两畦;觉得胸口闷到极点,就躺在地上,一会儿就大吐起来,吐出来一个东西,像龙一样,落地后慢慢变大。又过了一会儿,那家主人拿饭出来了,但这人已不能吃饭,便撮起一些饭洒到所吐东西上面,那东西随即消化成水。从此后郭坦儿子的病也就好了。小说写出了郭坦大儿得怪病的情形以及病好的经过。构想奇幻,情节曲折,颇有异趣。郭坦大儿病,一日食斛米,怪病突入其来,悬念陡生,读者会想到这是啥怪病,吃得这样多,不由你不疑。接着写郭儿把家里吃穷了,只有出家要饭,情节就此一跌,人物的命运如何? 不由你不忧。继写郭儿“饥不可忍”,食人两畦韮蒜,闷极倒地,情节又陡起,不由你不惊。最后作者笔锋一转,写郭儿大吐,吐出一龙状之物,由此病愈。到此,读者才知道,原来这“大能食症”,是这似龙之物作祟造成。“疑”、“忧”、“惊”虽解除,却又不由你不感到“奇”。这曲折变化的情节所产生的“疑”、“忧”、“惊”、“奇”的艺术效果并不使人感到情节的荒诞离奇,倒给人一种虚幻性的现实感。作品文字极为简约,惜墨如金。如郭坦大儿得“大能食”病五年后,文中写:“语曰:‘汝当自觅食。’”“语曰”前省去了能食大儿的“家长”这个说话的主语。文中写:“答:‘实不知君有两门。’”“答”的主语是能食儿,却省略了“一家”主人的全部问话。因作品文字朴实,叙述自然,前后交待清楚;所以,这样省减,并不觉得文章跳跃性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