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简介|介绍|概况
宋词篇名。北宋苏轼作。宋杨湜说:“神宗读至‘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乃叹曰:‘苏轼终是爱君,即量移汝洲”。(《岁时广记》引《古今词话》)今人夏承焘说:“此说与事实不符。苏轼移汝洲在黄州之后,怎能说因这词而 ‘量移汝洲?’”(《唐宋词欣赏》)关于这首词的主旨,徐育民、赵慧文说:“本词是作者于一○七六年贬谪密州时所作,当时年四十一岁。政治上的失意,久与亲人失聚,这些使他在中秋佳节感到心情忧郁,但他又不是完全消极的,于是在词中出现‘入世’与‘出世’的思想矛盾。” (《历代名家词选》)沈祖棻说:“借自然界的现象来宽解其离愁别恨,并寄托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美好祝愿。”(《宋词赏析》)靳极苍说:“作者以豪放旷达的口吻,抒发自己的外放不得回朝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的上片,胡云翼说:“词中反映了由超尘思想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的矛盾过程。词的开头是幻想着游仙,到月宫里去,可是他又亲自涂抹掉这种虚无的空中楼阁的彩画,而寄与人间现实生活以热爱。”(《宋词选》)夏承焘说:“词的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面上好象是赞美月夜;也有当今朝廷上情况不知怎样的含意。……‘我欲乘风归去’三句,表面是说:‘我本来是神仙境中来的,现在想随风回到天上神仙住的“琼楼玉宇”中去,但是又怕经受不住天上的寒冷’。这几句也是指政治遭遇而言,想回到朝廷中去,但是又怕党争激烈,难以容身。末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是说,既然天上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好,这里所谓‘人间’,即指作地方官而言,只要奋发有为,作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这样想通了,他仰望明月,不禁婆娑起舞,表现出积极的乐现的情绪。”(《唐宋词欣赏》)艾治平说:“见月起兴之后,抒发感慨,而这感慨中既反映出苏轼想回朝做官,以便实现自己的‘致君尧舜’的‘当世志’,但又深感朝中政争倾轧之可怕(‘不胜寒’),觉得还是密州这个‘人间好。’壮志难酬,抑郁苦闷,思想活动往往是极其复杂的。词的上阙正表现出这种复杂的矛盾。”(《宋词的花朵——宋词名篇赏析》)“照无眠”一句,胡云翼注:“照着有心事的人不能安眠。”(《宋词选》)万云骏说:(胡注)“太鲁苏。‘照无眠’,就是照着我无眠。而且‘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应串起来讲,才清楚。”(《评胡云翼〈宋词选〉》)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5),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词中借中秋赏月,抒发了他在政治失意时幻想超脱尘世而又终于觉得还是人间生活更可爱的思想矛盾,表现了他对久别的弟弟深挚的怀念,表达了一种对生活旷达乐观的情绪。全篇以明月为线索,处处在写明月,同时也是在抒发自己的主观感情。情感复杂曲折,想象奇特丰富,语言自然清新,历来为人们所赞赏。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可见其影响之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