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老幼寿诞》译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老幼寿诞

【原文】

不凡之子,必异其生;大德之人,必得其寿[1]。称人生日,曰初度之辰;贺人逢旬,曰生申令旦[2]。三朝洗儿,曰汤饼之会;周岁试周,曰晬盘之期[3]。男生辰曰悬弧令旦,女生辰曰设帨佳辰[4]。贺人生子,曰嵩岳降神;自谦生女,曰缓急非益[5]。生子曰弄璋,生女曰弄瓦[6]。梦熊梦罴,男子之兆;梦虺梦蛇,女子之祥[7]。梦兰叶吉,郑文公妾生穆公之奇;英物称奇,温峤闻声知桓温之异[8]。

【注释】

[1]不凡:非常,出色。异其生:古人认为不凡的人出生时有异象。异,不同,奇异。大德之人:具有高尚品德的人。《礼记·中庸》:“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寿:高寿。

[2]初度:初生之时。辰:日子,时刻。逢旬:逢十。旬,十日或十年,这里指十年。生申令旦:像周代贤臣申伯降生那样的好日子。申,指申伯。令,善,好。

[3]三朝(zhāo):指结婚、生子或死亡的第三日。这里指生子的第三日。汤饼之会:请亲友聚在一起,吃汤煮的面食。试周:也称“试儿”、“抓周”,孩子满一周岁时举行的一种预测其性情和志趣的旧习俗。晬(zuì)盘之期:婴儿满周岁的那天,用盘子装纸、笔、刀、箭等物品,让孩子抓取,用来占卜他将来的志向兴趣。晬盘,谓之试儿,也叫试晬、抓周。装东西的盘子称为“晬盘”。晬,婴儿满一百天或一周岁之称。

[4]悬弧:古代风俗尚武,家中生男,则于门左挂弓一张,后因称生男为悬弧。《礼记·内则》:“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设帨(shuì)佳辰:挂佩巾的好日子。设帨,古礼,女子出生,挂佩巾于房门右。

[5]嵩岳降神:天神降临嵩山。嵩岳,嵩山。缓急非益:危急的时候一点儿用也没有。《汉书·刑法志》载,齐太仓令淳于公无男,只有五个女儿,犯罪当刑,骂其女曰:“生子不生男,缓急非有益!”缓急,偏义复词,缓字无义。

[6]弄璋:古人指生下男孩子把璋玉给男孩子玩,希望儿子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后人因此称生男孩为“弄璋”。璋,一种玉器。弄瓦:古人指生下女孩子把瓦给女孩子玩,希望女儿将来能够心灵手巧,纺衣织布。瓦,纺锤,古代妇女纺织所用。

[7]梦熊梦罴(pí):梦见熊和罴。古人认为熊和罴都是阳物,因此梦见熊或罴就是生男孩的征兆。后来用“梦熊”或“梦熊罴”作为祝贺别人生儿子的吉祥语。梦虺(huǐ)梦蛇:梦见蛇。虺,毒蛇。古人认为虺蛇是阴物,梦见虺或蛇都是生女孩的预兆。

[8]梦兰:梦见兰草。相传春秋时郑文公的妾燕姑梦见天使赐给她兰草,生下了穆公,取名兰。后来称妇女怀孕为“梦兰”。叶(xié)吉:契合吉利。叶,同“协”,合洽,帮助。郑文公:姓姬名踕,春秋时期郑国第八代国君。英物称奇:相传晋代桓温还没有满一岁的时候,温峤见到他说:“这个孩子骨骼很奇特,可以让他哭几声吗?”听到桓温的哭声,温峤感叹道:“真英物也”。后来桓温果然当上了东晋的大司马。英物,杰出的人物。温峤,字泰真,一作太真,是温羡的弟弟温襜之子。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东晋政治家。桓温:字元子,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人。东晋大司马,明帝婿。

【译文】

出色的人,他的出生一定奇异;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一定能够高寿。称赞别人的生日,就说“初度之辰”;祝贺别人年龄逢十的生日,就说“生申令旦”。孩子出生的第三天要举行“洗儿”的仪式,所以叫做“汤饼之会”;孩子满一周岁的时候要举行“试周”的仪式,所以叫做“晬盘之期”。男孩子出生要在家门口的左边悬挂一张弓,称做“悬弧令旦”;女孩子出生要在家门口的右边放一块佩巾,称做“设帨佳辰”。祝贺别人生了儿子,就说“嵩岳降神”;自谦生了女儿,就说“缓急非益”。生男孩叫做“弄璋”,生女孩叫做“弄瓦”。梦见熊和罴,是生男孩的征兆;梦见蛇,是生女孩的预兆。梦见兰草正合吉兆,这是郑文公的妾燕姑生穆公的奇事;杰出的人物往往很奇特,温峤听到没有满一岁的桓温的哭声就便知他将来必定异于常人。

【解读】

在古代增添人口是大事,生男孩生女孩,主人都会在大门口挂“物品”及时暗示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街坊邻居们,一看大门口的悬挂物,就知道主人生男孩还是生女孩。在民间,生男孩除门上挂桃枝外,还挂一面带有弓箭的大红旗,上写“名扬四海”、“文武双全”等字句;生女孩门上只挂一桃枝,上用红线绑一根大葱和红布条,表示女孩能纺会织。陕西乾县临平地区的农村,婴儿出生,产妇所在的家居大门外要插谷草,生男孩插有根的,生女孩则插无根的。此举向村落社会宣布,女孩从其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被视为“无根”的外人。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把生育看做延续香火的头等大事,生了孩子的家庭会及时通知街坊邻居和亲戚朋友,告知孩子的性别和诞生日期。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天举行盛大的洗儿礼(也称洗三)。这一习俗开始于唐代,所有的街坊邻居和亲戚朋友在这一天都要来送礼贺喜。如果亲友在外地,也要送信通知的。外地的亲友即使无法参加洗三,也要送贺礼写贺信。新生儿举行洗礼这一习俗不止中国有,外国也有,但不一定各民族都在新生儿出生三天后洗礼。这是整个人类都具有的四大礼仪(诞生礼、成年礼、婚礼、葬礼)之一。

【原文】

姜嫄生稷,履大人之迹而有娠[9];简狄生契,吞玄鸟之卵而叶孕[10]。麟吐玉书,天生孔子之瑞[11];玉燕投怀,梦孕张说之奇[12]。弗陵太子,怀胎十四月而始生[13];老子道君,在孕八十一年而始诞[14]。晚年得子,谓之老蚌生珠[15];暮岁登科,正是龙头属老[16]。

【注释】

[9]姜嫄(yuán)生稷(jì):姜嫄,上古时代人,姓姜,陕西省武功县人,原为炎帝后代有邰氏的女儿,后来成为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姜嫄踩巨人足迹而生下后稷,后稷教人务农,成为我国的农耕始祖,也是周人的祖先。稷,后稷,古代周族的始祖,后稷善于种植粮食作物,被尧帝举为农师。履大人之迹:踩了一个巨人的脚印。履,践踏。迹,脚印。娠(shēn):胎儿在母体中微动,泛指怀孕。

[10]简狄生契:传说简狄等三人在外洗澡,看见一只燕子掉下一颗蛋,简狄捡起来吞下,因而怀孕生了契。简狄,传说中商始祖契(火神阏伯)之母,一作简易、简逷,因是有娀氏(在今山西永济西)女,又称娀简。是帝喾的第二位夫人,所以称之为次妃。契,古代殷商的始祖,故又称殷契。玄鸟:燕子。叶孕:怀孕。

[11]麟吐玉书:相传孔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有一只麒麟在孔子住的地方吐出了一本玉书。玉书,传说是天降之书。瑞:吉祥,好预兆。

[12]玉燕投怀:相传唐玄宗时,宰相张说的母亲梦见一只玉燕从东南飞来,投入她的怀里,后来她就怀上了张说。后因此以“玉燕”为诞生贵子的祝颂语。张说(yuè):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唐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

[13]弗陵太子:即刘弗陵,汉武帝的幼子,后来继位为昭帝,他的母亲是汉武帝的婕妤钩弋夫人,传说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刘弗陵。

[14]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传说他在母亲的肚子里待了八十一年,剖开左边的腋窝生下来的,一出生头发就白了。诞:生育,人出生。

[15]老蚌生珠:东汉韦端有两个儿子,一字元将,一字仲将。元将、仲将先后慕名登门拜访建安七子的孔融。孔融十分喜爱他们。他给韦端写信,认为他的大儿子才学渊博,态度风雅,可以建功立业,小儿子有真才实学,可以持家守业,并夸他老蚌生双珠。后来就用“老蚌生珠”比喻老年得子,也特指年纪较大的妇女生子。蚌,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

[16]登科:科举时代称考中进士为“登科”,也称“登第”。龙头属老:晚年考中状元。相传梁灏82岁中状元,其登科谢恩诗云:“天福三年来应举,雍熙二载始成名。饶他白髮巾中满,且喜青云足下生。看榜已无朋辈在,归家惟有子孙迎。也知年少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后来便作为老年中榜之典。梁灏,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字太素。太宗雍熙二年(985)中进士第一。龙头,状元的别称,也称“龙首”。古代科举考场的正门俗称“龙门”,考中进士称为“登龙门”,所以状元称为“龙头”。

【译文】

姜嫄生了周始祖后稷,她是踩着巨人的脚印而怀孕的;简狄生了殷商的始祖殷契,她是吞了燕子掉下的一颗蛋而怀孕的。麒麟吐出了天降的一本玉书,这是孔子诞生前的好预兆;梦见玉燕投入怀中,这是宰相张说的母亲怀上张说时做的一个奇异的梦。汉武帝的太子刘弗陵,是钩弋夫人怀孕十四个月才生下来的;道家的始祖老子,母亲怀孕八十一年才生下他。晚年生儿子,称之为“老蚌生珠”;老年考中进士,说这是“龙头属老”。

【解读】

怀孕多长时间分娩属于正常?一般说来,怀孕需要二百八十天,医学上把二十八天算做了一个产科月,怀孕四十周,即为十个产科月,故又称“十月怀胎”。计算预产期从最末一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算起,月份数加九或减三,日期数加七,如果准妈加十五即为农历的预产期。预产期的计算仅是一种大致的估计。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来看,前后可能相差七天左右。如果平时月经周期短,不足一个月,临产的日子多半在预产期前;若平时月经周期长,在四十天左右,临产的日子多半在预产期后。

【原文】

贺男寿曰南极星辉,贺女寿曰中天婺焕[17]。松柏节操,美其寿元之耐久[18];桑榆晚景,自谦老景之无多[19]。矍铄称人康健,聩眊自谦衰颓[20]。黄发儿齿,有寿之征[21];龙钟潦倒,年高之状[22]。日月逾迈,徒自伤悲[23];春秋几何,问人寿算[24]。

【注释】

[17]南极星辉:古人认为南极星是掌管长寿的神,所以又叫老人星、寿星。《汉书·天文志》:“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南极老人,星名,即南极星,又叫老人星、寿星。古代习俗把此星作为司长寿之神,并把它画成老人的模样,白须,持杖,头部长而隆起,常伴有鹿鹤、仙桃。因此用“南极星辉”祝贺男人寿诞。中天婺(wù)焕:婺女星在天空中闪闪发光。婺,即“女宿”,二十八宿之一。旧时用作对女人的颂词。因此用“中天婺焕”祝贺女人的寿诞。

[18]松柏节操:松树与柏树那样的节操。《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树与柏树枝繁叶茂,冬天叶子也不凋谢,常被人看做是节操坚贞的象征,也用来比喻人的长寿。寿元:寿命。

[19]桑榆晚景:比喻人的垂老之年。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桑树和榆树的顶端,指日落时余光照到的地方,谓晚暮。

[20]矍(jué)铄: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聩(kuì)眊(mào):耳聋眼花。聩,耳聋。眊,眼睛看不清楚,引申为糊涂。衰颓:(健康、精神等)衰弱颓废。

[21]黄发儿齿:老人长寿的征兆。黄发,老人头发白久了发黄;儿齿,老人牙齿掉落后再生小牙齿。因此把“黄发儿齿”作为老人寿高之象。

[22]龙钟潦倒:形容人衰老的样子。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潦倒,衰老。

[23]日月逾迈:日月前行,指时光流逝。逾迈,过去,消逝。徒:白白地,空空地。

[24]春秋几何:年纪多少。春秋,一春一秋为一年,因此用来指年龄。

【译文】

祝贺男人的寿诞,就说“南极星辉”;祝贺女人的寿诞,就说“中天婺焕”。“松柏节操”,是赞美别人长寿健康;“桑榆晚景”,是谦称自己晚年时光不多。“矍铄”用来称赞老人精神健旺,“聩眊”是谦称自己精神衰弱颓废。“黄发儿齿”,这是老人高寿的征兆;“龙钟潦倒”,这是形容老人年寿已高的状态。“日月逾迈”,这是说年纪大了徒自为衰老伤悲;“春秋几何”,这是询问老人有多大年纪。

【解读】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八九十岁的高寿老人也越来越多。给老人过寿,儿女们也越来越重视了。民间为男性长者做寿时,是供祀拄长拐杖、白胡须“肉头老儿”模样的寿星;若是女性寿星,则供祀“麻姑图”,因而,民间有麻姑为寿星的传说。《神仙传》中麻姑说,她与另一仙人王方平“互不相见,已有五百余年了”,可见她的寿诞之长。并且,她还说,“已看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别蓬莱,又水浅于往时略半耳。”人世间仓海变桑田的变化,至少上万年之久,她竟然看到过三次,可见她几乎能与天地同寿。所以,“麻姑”也就成了女寿星的代名词了。

【原文】

称少年,曰春秋鼎盛[25];羡高年,曰齿德俱尊[26]。行年五十,当知四十九年之非[27];在世百年,哪有三万六千日之乐[28]。百岁曰上寿,八十曰中寿,六十曰下寿[29];八十曰耋,九十曰耄,百岁曰期颐[30]。童子十岁就外傅,十三舞勺,成童舞象[31];老者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32]。后生固为可畏,而高年尤是当尊[33]。

【注释】

[25]春秋鼎盛:比喻人正值一生最旺盛的时期。鼎盛,昌盛。鼎,正、当。《汉书·贾谊传》:“天子春秋鼎盛,行仪未过,德泽有加焉。”

[26]齿德俱尊:年龄和道德都值得尊敬。齿,因幼马每年长一颗牙齿,所以用齿数来计算牛马的岁数,也泛指人的年龄。

[27]行年五十:《淮南子·原道训》中说:“故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蘧伯玉是春秋时卫国贤大夫,孔子到卫国时就常住在他家里。

[28]在世百年:李白的《襄阳歌》中有这样的诗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它表现了李白对浪漫生活的欣赏和陶醉。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天天快乐的。

[29]上寿中寿下寿:《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

[30]耋(dié):年老,七八十岁的年纪。《礼记·曲礼》中说:“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有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早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耄(mào):年老,八九十岁的年纪。期颐:人生以百年为期,到了百岁应由后代赡养。因此称百岁为“期颐”。

[31]童子十岁就外傅:《礼记·曲礼》:“(少年)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十有三年,学乐,诵,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外傅,古代贵族子弟到了一定年龄,就要到外面去学习,他们的老师称为“外傅”。舞勺:古代儿童所学的一种文舞。后来用作童年的代称。成童:十五岁以上。舞象:古代少年所学的一种武舞。

[32]老者六十杖于乡:《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这说明尊老在我国古代就形成了制度。拐杖,这里作动词,指拄拐杖。周礼以老为尊,拄拐杖表示是老者、尊者。

[33]后生固为可畏:青年人固然值得敬畏,因为他们往往能超过老一代。后生,少年至壮年期之间任何年龄的男子。高年:上了年纪的人。

【译文】

称赞别人年少,就说“春秋鼎盛”;称羡别人高寿,就说“齿德俱尊”。人到了五十岁,就应当知道过去四十九年里的过失;人活百年,哪里可能三万六千天里都是快乐的。人活到一百岁叫做“上寿”,八十岁叫做“中寿”,六十岁叫做“下寿”;七八十岁的年纪称做“耋”,八九十岁的年纪称做“耄”,一百岁以上称做“期颐”。儿童满十岁就要外出拜师求学,十三岁时学习舞勺这种文舞,十五岁以上就要学习舞象这种武舞;古礼尊重老人,六十岁在乡里拄拐杖,七十岁在城里拄拐杖,八十岁在朝廷上拄拐杖。青年人固然值得敬畏,但上了年纪的人更应该受到尊敬。

【解读】

人生要经历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壮年、中年、老年等阶段。各个时期,我们古汉语有不同的称谓。婴幼童有一些有趣的说法:“婴”是乳儿,“孩”是幼儿;“婴”一般指女的,“孩”一般指男的。幼儿需要大人提携,故有“孩提”之称。“童”是指未成年人。“赤子”指初生的婴儿。“襁褓”是不满周岁孩子。“稚子”指幼儿。“孺子”指儿童。“乳臭小儿”、“乳臭未干”、“黄口小儿”,常用来讥诮无知的年轻人;乳臭是奶腥气,黄口是小鸟的嘴。“龆”与“龀”都是指儿童换牙,脱去乳牙,长出恒牙,因而“龆龀”和“龆年”均借指童年。“髫”是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垂髫”和“髫年”都指童年。“总角”也指童年,意思是儿童把头顶上的头发扎成小髻。少年、青年阶段也有一些特定的称谓:“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及笄”则指女子达到十五岁。“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尚未成年的女子。“破瓜”指十六岁的女子。“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壮年、中年、老年阶段也有一些有趣的称谓:孔夫子在《论语·为政篇》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而立”为三十岁的代称,“不惑”为四十岁的代称,认为人到四十岁,社会经验增多,遇事能辨是非,不再迷惑。“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礼记·曲礼上》中,还有“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耋”、“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的说法,因以“耆艾”泛指老人;“耋耄”指老翁。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