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西说唐三传》简介|鉴赏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说唐后传》之续书,又名《异说后唐传三集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全传》、 《说唐三传》,或题《仁贵征西说唐三传》,有十卷八十八回和九十回两种。题“中都逸叟编次”,首如莲居士序,作者姓名与生平不详。今存八十八回的有乾隆间残本、道光年间所刊同义堂、山渊堂、大成堂、务本堂等刊本,及艺成斋、崇德堂、会友堂、启元堂等刊本;九十回本以嘉庆十二年福文堂本最早,此外还有金谷园、金玉楼、维经堂等刊本。现有宝文堂书店整理出版的校点本。
本书叙写薛仁贵一家率兵征服西蕃哈迷国的曲折艰难的经历和非凡业绩。全书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一) 薛仁贵征西。薛仁贵平辽后,安居山西。唐太宗叔父李道宗之妃张氏系张士贵之女,欲报父仇。为此,道宗设计陷害仁贵,计成,仁贵被太宗囚于天牢。几度欲杀,均为程咬金等所救。三年后,西蕃哈迷国元帅苏宝同下战书到唐朝,太宗大怒,决定兴师西征,徐茂公保仁贵为征西元帅,方得出狱。于是张妃赐死,李道宗为咬金诱杀。太宗随军出征、一路告捷。入锁阳城,中苏宝同空城计,全军陷入重围,秦怀玉等俱为宝同飞刀所杀。仁贵也重创于宝同飞刀之下,太宗只得遣程咬金回朝求取救兵。
(二) 薛丁山征西。仁贵子丁山少时为父误伤,得云梦山王敖老祖相救,拜其为师,修道习武。此时,受师命下山助唐救父,遂挂帅西征。途中为山寇窦一虎、窦仙童兄妹所擒,于是娶仙童,收一虎。仗一虎地行术大破番兵,解锁阳城之围。太宗回驾返京。苏宝同败后,求得飞钵和尚、铁板道人来援,再围锁阳城。群将连败,连窦一虎也为其所擒。一虎之师双龙山王禅老祖遣一虎师弟秦汉来救,大破番兵。宝同与和尚道人仅得逃命,途遇宝同之姊番后锦莲来救,复振军威。丁山与锦莲对阵,不敌,落荒而逃。猝遇陈金定打虎,陈出其不意,掷虎将锦莲打落马下,丁山直取首级。后薛陈二人结为夫妇。唐军大败苏宝同,进军寒江关。女将樊梨花得黎山老母传授兵法道术,又多克敌法宝。阵上,对丁山一见钟情,欲结良缘,而丁山不肯。丁山被三擒三纵,方才允婚。后又旋悔旋允。 梨花激怒,决然舍去。丁山又三至寒江关拜请,最后奉旨完婚。于是梨花挂帅,连战连捷,平定西番。班师回朝,薛家受封。
(三)薛刚反唐。樊梨花生下一子,名薛刚。在京城屡闯大祸,杀死武后内宠张保,致薛氏被武后满门抄斩,只逃出梨花、薛刚、薛蛟等。此后,薛家将结联天下义军,推倒武周,诛奸除佞,扶助中宗复唐。薛家团圆,重受封赏。后来,韦后专权,复演武后故事,竟至药死中宗。薛强又助睿宗李旦兴师,剿除韦党,再次中兴李唐王朝。小说前面两部分写民族斗争,后面一部分写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故事虽多出之虚构,但唐代史迹,却也可从中窥见一些影子。如李靖、徐世绩的征西之役,武则天的淫乱与任用酷吏、滥杀宗室朝臣,徐敬业的扬州起兵等等。也许,将前后史迹以想象的薛氏一门忠君爱国行为贯穿,更能概见历史内在的联贯性吧。作品中,薛仁贵深受陷害,仍能忍辱负重,挂帅远征;薛丁山、樊梨花长期征战,历尽艰辛,百折不回;薛刚大闹花灯,反周兴唐,无不可以视作忠君爱国的行为。作者意之所向,情之所钟,显然已昭示于所塑造的薛家将群像之中。作品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面,并加以鞭笞;肯定薛刚等人的反抗行为,表现了人民的情感和意向。赞扬了薛仁贵父子、罗通等将领在艰苦的民族斗争中,英勇顽强的斗志、积极乐观的胸怀。赞颂樊梨花等女将非凡的本领和过人的胆略。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表现了中国古代妇女的品质和才智。当然,这些积极因素并不都是那样鲜明突出的,有时与消极因素交织一起,难以分辨。在封建社会中,爱国很难与忠君分离。书中,薛家将的爱国行为总是出自对李唐一家政权的愚忠。而事业的成败,人事的离合则归因于天命、因果报应。另外,正统观念,大汉族主义,又使书中描述的民族斗争蒙上一层不洁的色彩。至于征战交锋又多与道法妖术间荒诞不经的交相攻斗混为一谈。这是需要读者别具只眼,加以分辨的。
艺术上,此书也有特色。形象塑造虽不如《说唐演义全传》精彩,却也生动可观。程咬金、尉迟恭都保持了原有的性格特点。特别是程咬金更发展了幽默乐观的一面,成为一个惹人喜爱的喜剧形象。书中,每遇灾厄,都在他面前逢凶化吉,而喜庆之事也多由他助成。例如:薛仁贵被李道宗陷害,几次处斩都是因他而刀下留人。唐军被围锁阳城,他独身骗出番营回朝求救。薛丁山几次娶妻,都由他缔结良缘。薛仁贵、罗通是《说唐后传》中的人物。在此书中更为丰满。仁贵忍辱挂帅,固是英雄本色;受任之后,一定要追究冤案的制造者,进行昭洗,并报仇雪恨,也是他耿直性格的必然发展。罗通盘肠大战,不仅是他个人英勇刚烈性格的升华,也是罗家一门悲剧的继续。窦一虎、秦汉是两位土行孙似的人物。个子矮,本领高,屡立战功,都轻浮好色。严重的个人缺点却使两人的形象更为真实可信。薛丁山、樊梨花以及陈金定等女将,都完全是本书塑造的形象。栩栩如生,最为成功。小说中,薛丁山英气勃勃。指挥若定,屡挫强敌,颇有大将风度。但与樊梨花相比,却无论在克敌制胜的胆识才干上,还是个人品质上都只能退居陪衬或反衬的地位。丁山三休三请梨花一段,两人相互对照,更显示了梨花性格的动人之处:她姿容如花,情肠似火,勇于追求幸福,为爱情不惜作出重大牺牲。而丁山则不然,他只是在陷入困境后才利用婚约,借助梨花,而一旦脱险,当即毁约不顾情义。梨花遭弃,并不象一般妇女那样呼天抢地,她不为所屈,保持了自己的尊严和人格,迫使丁山拜跪求请,两人终成眷属。这样的形象,在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是具有独特意义的。
此书语言通俗浅显,但套语较多,有时流于粗率浅陋。一些情节不免照搬旧小说的俗套,其中的神妖斗法,大摆诸仙阵等,显然出自《封神演义》,“三擒三纵”、 “三休三请”、 “空城计”之类也无不是沿用故伎。
后来的戏剧、曲艺常从此书取材。较著名的有:汉剧《三贬樊梨花》,川剧《棋盘山》,京剧《三休樊梨花》、《陈金定》、《芦花河》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