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七年,之洞五十五岁,两湖书院行落成礼。八月初三日,为之洞寿辰,鄂中人士,属伯晋撰文寿之洞,通体用骈文,典丽矞皇,渊渊乎汉、魏寓骈于散之至文也。之洞大为激赏,祝文繁多,推伯晋第一;名辈来,之洞必引观此屏。时机要文案常州赵凤昌在侧曰:“此作似与《龚定庵集》中文相类。”之洞闻言,于暇时翻阅《定庵文集》,得《阮元年谱序》,与伯晋所撰寿文两两比对,则全抄龚文者三分之二,改易龚文者三分之一,而格调句法,与龚文无以异也。……之洞阅竟,默然长吁曰:“周伯晋欺我不读书,我广为延誉,使天下学人同观此文者,皆讥我不读书,伯晋负我矣,文人无行奈何?非赵竹君,尚在五里雾中。竹君博雅人也,厚我多矣。”自是与周远,几至不见;竹君遂宠任有加。……伯晋刻《木芙蓉馆骈文》,刊此寿文。予友王青垞葆心,周门生也,劝其删去。伯晋曰:“《史》、《汉》有全篇抄人文字之例,何害!” ○近人·刘成禺《世载堂杂忆》
[述要] 光绪十七年,张之洞五十五岁寿辰之日,门生周锡恩(字伯晋)为撰祝寿之文,通篇用骈文体裁,文辞典丽矞皇,堪与汉魏寓骈于散之至文相媲美。张大为激赏,于众多祝寿文中,独推周文第一,名流之辈前来,必让人观其文。时常州赵凤昌(字竹君)在张属下掌机要文案,一日对张说:“此文似与《龚定庵集》中文相类。”张闻其言,于空闲时翻阅《定庵文集》,见其中《阮元年谱序》一篇,与周所撰寿文两两比对,则周文全抄龚文者有三分之二,改易龚文者三分之一,而格调句法,与龚文无丝毫相异。张阅完不由连声长叹,说:“周伯晋欺我不读书,我竟然还为其播扬声誉,使得天下学人读此文,皆讥笑我不读书,若不是赵竹君告知,我还在五里雾中呢。”从此便与周疏远,几至不愿见他,而日益宠信于赵。后周刻所作《木芙蓉馆骈文》,将此寿文刊入,其门生王葆心(号青垞)劝他删去,周竟说:“《史记》和《汉书》有全篇抄人文字之先例,我此文又有何妨害!”
[按语] 张之洞最不满龚自珍文。《张文襄公诗集》卷四有《学术》一诗云:“理乱寻源学术乖,父仇子劫有由来。刘郎不叹多葵麦,只恨荆榛满路栽。”(自注云: 二十年来,都下经学讲《公羊》,文字讲龚定庵,经济讲王安石,皆余出都以后风气也,遂有今日。伤哉!)但人抄定庵文而意激赏之,真可发一笑的了。
[事主档案] 张之洞(1837—1909) 清末洋务派首领。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同治进士。曾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1882年任山西巡抚。1884年升调两广总督,设广东水陆师学堂,开矿务局。1889年调湖广总督后,开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设立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创办自强学堂,并筹办芦汉铁路。1894年代刘坤一为两江总督。曾编练江南自强军。1898年发表《劝学篇》,提出“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以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反对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在帝国主义策划下,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倡议东南互保,镇压两湖反洋教斗争和唐才常自立军起事。1907年调任军机大臣,兼管学部事务。有《张文襄公全集》。
赵凤昌(1856—1938) 江苏武进人。字竹君。清光绪十年(1884)入两广总督张之洞幕,后充文案,参机要。十五年随张赴鄂,升总文案。十九年因张被劾受牵连,革职回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被派代表官股出任汉冶萍公司董事长,旋辞职。1912年参与组织统一党,任基金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