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研究·诗学概念·观风
古代诗学概念,在古代文论传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意为通过诗歌等文艺作品可以体察、了解民事、民情和风俗面貌。孔子以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阳货》)。其中“观”指诗具有帮助认识民间风俗之用,即郑玄所谓:“观风俗之盛衰。”这一观念在当时及以后有极大影响。古时诗乐合一,由乐观风往往亦即由诗观风,《左传》记载吴公子季札观乐,知晓各国风尚即是此一体现;《吕氏春秋》中也说:“观其音而知其俗也。”古时有所谓采诗之官的说法,即收集民间歌谣以观察民间情事,它既是“观风”观念的基础,又有力地加强了观风观念的流衍。《礼记·王制》:“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班固《汉书·艺文志》以为民间歌谣“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也。”“观风”除了其观“风俗”的一面,往往还包含了观世运、观国家兴衰的一面,即班固所谓“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季札观乐中也包含了这一意思。《吕氏春秋》也说:“观其礼乐而治乱可知也。”这一方面后代渐趋突出,许多诗人或文论家谈“观风”都是在讲国家世运的消长。唐元结《舂陵行》反映了社会动乱,自述其作诗宗旨:“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诗。”宋李觏《上李舍人书》:“欲观国者,观文可也。”邵雍《观诗吟》:“无雅岂明王教化,有风方识国兴衰。”元赵孟頫论诗“可以观民风,可以观世道”(《薛昂夫诗集序》)。明王祎:“词翰细事耳,于此不亦可观世变乎?”(《书徐文贞公诗后》)许学夷一方面讲“诗文与风俗相为盛衰”,另一方面又讲它“与国运同其盛衰”(《诗源辨体》)。清洪亮吉:“诗虽小道,然实足以觇国家气运之衰旺。”(《北江诗话》)而《尚书·舜典》、《毛诗序》以下论“诗言志”,指人的主体性而言,所以“观风”还可以理解为观人的风尚品性。唐柳冕:“古者陈诗以观人风。君子之风,仁义是也;小人之风,邪佞是也。”(《答杨中丞论文书》)这说明了观风概念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