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歌别集·唐五代部分· 九家集注杜诗》新诗鉴赏
诗别集,三十六卷,唐杜甫撰,南宋郭知达编辑。甫见《杜工部诗集》,知达,成都(今属四川)人,生平字号不详,大约生活于南宋理宗时代。
宋代是杜诗研究十分兴盛的时代,“千家注杜”之说虽然有些夸张,但见于著录的杜诗注本总有几十种之多,涉及的注释者也超过百人,因之应时而生的便是汇注本。“分门集注”本、“百家注”本皆为坊间为牟利而编,良莠不辨,问题很多。而“九家注”则是较早和较好的注本,成书于淳熙八年(1181),包括宋祁、王安石、王洙、黄庭坚、薛梦符、杜田、鲍彪、师尹、赵次公等九家注,以赵注收录最多;宋祁、王安石、黄庭坚只是偶有征引,删去了当时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的伪“东坡注”。这个伪注本错误百出,可以说此注是宋人注杜诸人中最低劣的,因冒用苏轼之名,故为人所重,知达删之是非常明智的。“赵次公注”在宋人注杜中成就最大,除了笺注详尽,编年较为确切外,赵氏还善于挖掘杜甫诗意。如注杜甫在夔州的《写怀》二首中“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两句,赵注云:“盖贱之所悲者,以贵形之也,故无贵则贱不悲矣;贫之所以不足者,以富形之也,故无富则贫者亦足矣。而旧注云,贵贱贫富一委顺而已,所谓乐天知命者,非是。”赵次公所指斥的宋人“旧注”对杜诗理解错误,直到清代的仇兆鳌解释此二句还说:“苟能达观,穷达生死,皆可一视,何必多此哀乐乎?”这更是有意削弱杜诗的思想性,比赵注还倒退了。赵注占“九家集注”的一半,基本上保持了赵注的本来面目。书中所收的“师尹注”在其他注本中也不多见。
此书原刊于南宋淳熙间,已佚,南宋宝庆元年(1225)曾覆刻于广东,此本有两种残本传世,其中瞿镛铁琴铜剑楼藏本存三十一卷,并抄补五卷,遂成全璧。民国间商务印书馆曾据此制成铅皮版,后未能付印。1982年中华书局据此版影印出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