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国家·四夷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政治学·国家·四夷

华夏民族对周边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的总称。大约在公元前2000余年,黄河中下游开始形成最早的国家,至公元前771年,已历经夏、商、周三代。夏、商、周三代并非出自同族,但却在互相的兼并中逐渐融合成一个民族共同体,即所谓华夏,以别于周边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当时的中原民族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将这些落后民族称为夷、蛮、戎、狄,总称 “四夷” 或“蛮夷”。实际上,华夏和四夷或蛮夷不仅仅具有民族学上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文化学上的意义。华夏指一种先进的文化,蛮夷则指相对落后的文化,当时概括为“夷夏”或 “华夷”。春秋战国时代,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出现了长达数百年的民族融合,华夏学者便竭力主张“夷夏之辨”,其目的就是要 “用夏变夷”,而不是“用夷变夏”。翻译成现代术语,就是用先进文化去改变落后文化,而不是相反。结果,文化落后的四夷逐渐被华夏化,如秦、楚、吴、越等在春秋后期就变蛮夷为华夏了。秦汉以后,华夏化继续进行,周边的许多落后民族先后被融合,四夷这一概念的具体所指也不断变化,如《旧唐书》 就将日本、高丽 (朝鲜)、波斯 (伊朗)、天竺 (印度) 等国也列在四夷。也就是说,华夏和四夷并非一成不变,始终是相对的概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