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楚辞·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先秦两汉文学的内容·楚辞·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这其中重要的楚辞作家是宋玉。关于宋玉生平,历史记载均极简略,主要见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书·艺文志·诗赋略》《汉书·地理志》,又见于韩婴《韩诗外传》卷七、刘向《新序·杂事第一》《新序·杂事第五》、王逸《楚辞章句》,但诸说不一。陆侃如《宋玉评传》考为:宋玉生年与屈原卒年相近;宋玉与威、怀、襄三王无君臣关系;宋玉与屈原等无师生关系;宋玉做过小臣,与荀卿仕楚相近;宋玉不久失职,作《九辩》;宋玉作《招魂》当在楚徙都寿春以后;宋玉穷得很;宋玉卒年与楚亡时相近

宋玉作品,据《汉书·艺文志》载,凡16篇。现今相传为宋玉所作的,王逸《楚辞章句》收《九辩》《招魂》,《文选》收《九辩》《招魂》《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7篇,《古文苑》收入《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舞赋》6篇,南宋陈仁子《文选补遗》另收《微咏赋》,明人所辑《宋玉集》另收《高唐对》《郢中对》。对宋玉作品,宋以前大体持相信的态度,以后怀疑者渐多,一段时间内,除《九辩》一篇被认可以外,其他作品曾受到不同程度的怀疑。但是随着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御赋》残简的发现,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七孔横笛的发掘,学术界逐步认为,宋玉作品包括:《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大言赋》《小言赋》《钓赋》《讽赋》《笛赋》以及《御赋》残简。

后世往往“屈宋”并称。如刘勰《文心雕龙·辨骚》云:“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时序》又云:“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才略》复云:“诸子以道术取资,屈宋以楚辞发采。”李白《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屈宋长逝,无堪与言。”杜甫《戏为六绝句》:“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汤漳平认为,历来“屈宋”并称,是因为屈原、宋玉分别是“辞”与“赋”两种文体的代表作家。“楚辞”为屈原所创,而他的作品,又是《楚辞》作品的最高典范。宋玉是“好辞而以赋见称”,《九辨》为“辞”,不能代表他的主要文学成就,唯有经他的手而臻于成熟的“赋”(凡11篇),才使他成为赋体文学之祖

宋玉的作品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其《九辩》一篇,以悲秋的描写而展开,“涉及去国离乡,旅途颠沛,客中思家,叹穷忧老,饥寒交迫,失职不平,乱世忧生,壮志未酬等等无数士大夫们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愁绪”,对后世文人抒情诗影响深远。其《高唐》《神女》《登徒子好色》诸赋,在描绘自然景观和神女形象等各方面极为传神生动。如果说屈原是先秦贵族诗人,那么宋玉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平民诗人,他的生平身世和思想情感与后世文人有更多的相近之处。宋玉在追求社会理想和个体人格诸方面虽然不如屈原那样伟大,但是他的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他所开拓的写景抒情之境界,在某些方面却更容易与后世的文人发生共鸣。杜甫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可见宋玉对后世文学的巨大影响

与宋玉同时的楚辞作家还有唐勒。班固《汉书·艺文志》载:“唐勒赋4篇,楚人。”后皆失传。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早期墓葬中出土了“唐勒宋玉论驭赋”残简,凡26枚,保存文字232个。对照《淮南子·览冥训》,可知此赋是谈御术的。饶宗颐、谭家健、赵逵夫等学者认为残简作者为“唐勒”,而李学勤、朱碧莲、汤漳平认为残简作者为宋玉。另有宋玉、唐勒同时的楚辞作家景差,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书·艺文志》无载。今存作品,仍有争议。王逸《楚辞章句·大招序》云:“《大招》者,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两说并存,但王逸的具体训释仍以“屈原创作”为主。

注释

① 参见陆侃如《宋玉评传》,《努力周报》附刊《读书杂志》,1923年第十七期。② 参见吴广平编注《宋玉集》第5-6页,岳麓书社2001年版。① 参见汤漳平《楚赋与道家文化》,《文学评论》1993年第4期。② 赵明主编《先秦大文学史》第508页,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③ 关于宋玉及其作品的评价研究,与屈原相比要少得多。近年来在这方面做出努力并有一定代表性的成果是赵明主编的《先秦大文学史》中的第三编第五章《宋玉其人及其作品》,执笔者为罗漫。在作品真伪考证方面,则有刘刚的系列论文,以及朱碧莲、吴广平的著作。④ 《银雀山汉墓竹简》第壹册,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①参见李学勒《〈唐勒〉〈小言赋〉和〈易传〉》,《齐鲁学刊》1990年第4期;朱碧莲《楚辞论稿》第223页,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版;汤漳平《楚赋与道家文化》,《文学评论》1993年第4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