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晚唐五代诗歌·五代十国的诗坛概貌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隋唐五代文学的内容·晚唐五代诗歌·五代十国的诗坛概貌

五代十国的诗歌,基本上沿袭晚唐后期的诗风。由于政权的分裂状态,诗人的交往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地域性因素的影响加强,对唐末诗风也有了一定的变化调整,但这种调整是非常有限的。五代诗人群的构成主要来自地域上的接近。当时的割据状态限制了诗人的联系,他们多因共处一地一国而形成交往。这一时期的诗坛存在六个主要的诗人群体:中朝诗人群、西蜀诗人群、楚国诗人群、闽国诗人群、吴越诗人群和南唐诗人群。

中朝诗人群主要由五代的朝廷文臣所构成,前期有于邺、卢汝弼、赵光逢、孙偓等人,其后有冯道、王仁裕等,后期则有李防、王溥、刘兼、王周、陶毂、卢多逊等人。中朝诗人主要取法白居易的五、七言近体诗,而且更趋通俗流易,形成浅俗的诗风,冯道对这种风气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南唐诗人群的构成比较复杂。南唐的前身吴国,在唐亡之际招纳了一批地位较低的士人,其中殷文圭、沈彬、孙鲂、杨夔等人极有诗名。这些诗人入吴后,受到重视,人生际遇有明显的改变。吴国形成了有利于诗歌发展的环境,入吴的诗人诗风有较大差异,如殷文圭在唐末传食诸侯,诗风与干谒诗人接近;孙鲂、杨夔等人与郑谷往来密切,诗风接近唐末寒素与隐逸诗人;沈彬早年浪迹江湖,诗风自由洒脱,自成一格。这些诗人入吴后,在一起切磋探讨,当时沈彬、孙鲂与李建勋结为诗社,这为南唐诗歌的繁荣打下了基础。随着南唐的建立与发展,一个人数众多的朝廷文士群开始形成,其中包括徐铉、李建勋、李中、郑文宝、韩熙载、江文蔚等人。此外南唐庐山国学地区也汇集着一批诗人,如陈贶、江为、刘洞、夏宝松、孟贯、杨徽之等。南唐诗人的创作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将唐末寒素隐逸诗人的创作道路,向雕琢秀丽、富于情韵的方向发展;其中徐铉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一些七律作品,展示了对人生的理性思考,情感内涵变得丰富。西蜀虽在唐末招纳了一些重要诗人,如韦庄和诗僧贯休在唐末入蜀,但这一地区的诗歌创作风气并不发达。蒋贻恭、顾夐等人创作过一些讽刺诗;韦鼎创作过一些香艳诗;花蕊夫人的宫词,以大型绝句组诗的形式描绘宫廷生活,注重表现宫廷生活的具体内容,开发了绝句艺术的叙事功能,但艺术上并不十分成功。楚国在马殷的统治下出现了一个由刘昭禹、徐仲雅、李宏皋、蔡昆、廖匡图、廖凝、韦鼎、诗僧虚中等人组成的诗人群,诗僧齐己曾与这个诗人群往来唱和。这些诗人的传世作品很少,沿袭晚唐五律苦吟的创作方式,只是构思更趋雕琢。闽地诗人群的形成和闽主王审知对中朝文士的招引有直接关系。入蜀的重要诗人有韩偓、黄滔、翁承赞、徐寅、崔道融等,创作风气基本沿袭唐末而无多变化。吴越诗人的作品散失比较严重,现存作品以罗隐和钱俶及其宗族子弟的创作为主,有诗名但传世作品不多的诗人有皮光业、谢鄂、元德昭、林鼎、沈韬文等。从传世作品来看,吴越的七言创作比较兴盛,不少作品追求情思宛转的风韵

注释

① 关于五代十国的诗歌状况,参见贺中复《五代十国的温李、贾姚诗风》,《阴山学刊》1996年第1期;贺中复《五代十国的宗白诗风》,《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5期;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第538—550页;刘宁《唐宋之际诗歌演变研究》第128—146页。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