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夷齐采薇
典源出处 《史记 ·伯夷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 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蜀·谯周 《古史考》:“伯夷、叔齐,殷之末世孤竹君之二子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野有妇人,谓之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于是饿死。”《列士传》:“武王伐纣,夷齐不从,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时王摩子入山,难之曰:“君不食周粟,而隐周山,食周薇,奈何?’二人遂不食薇。经七日,天遣白鹿乳之。二人私念:‘此鹿食之必美。’鹿知其意,不复来,二子遂饿而死。”
释义用法 伯夷、叔齐是殷末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因互相谦让君位,而逃奔西歧西伯昌处,他们反对武王伐纣,以为是不仁不孝,因而“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后以“夷齐”等指有节操的隐士; 以“采薇”、“食薇”等指隐士生活,也指恪守节操。
用典形式
【夷齐】 汉 ·孔融:“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晋·郭璞:“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唐·李白:“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夷叔】 南朝宋·鲍照:“空谤齐景非,徒称夷叔贤。”金·元好问:“臧获古来多鼎食,可能夷叔是饥人。”
【采薇】 唐 ·杜甫:“当念著皂帽,采薇青云端。”宋 ·文天祥:“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西山老】 宋·苏辙:“仅似西山老,终身止食薇。”金 ·元好问:“采薇唯有西山老,不逐时人信武成。”
【西山饿】 宋·陆游:“断知不作西山饿,多稼如云在眼中。”
【西山羞】 宋·文天祥:“只今便作渭水囚,食粟已是西山羞。”
【夷齐饿】 唐·李白:“巢由洗耳有何益,夷齐饿死终无成。”宋·陆游:“虽甚颜原贫,尚胜夷齐饿。”
【问首阳】 清·吴伟业:“未堪醉酒师彭泽,欲借餐英问首阳。”
【采薇士】 魏·阮籍:“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树林。”
【采薇翁】 宋·苏轼:“作诗寄谢采薇翁,本不避人那避世。”
【采薇(蕨)歌】 唐·李颀:“苍苔归地骨,皓首采薇歌。”唐·薛稷:“操筑无昔老,采薇有遗歌。”清·张杉:“重华不返苍梧驾,孤竹空传采蕨歌。”
【孤竹饿】 金·元好问:“麋乳尚怜孤竹饿,龙头谁识管宁贤。”
【食周薇】 北周 ·庾信:“遂令忘楚操,何但食周薇。”
【首阳人】 宋·梅尧臣:“莫以天下士,而比首阳人。”
【首阳饿】 宋·陆游:“贪夫五鼎烹,志士首阳饿。”
【首阳魂】 清·阮旻锡:“一拳沧海曲,千载首阳魂。”
【首阳薇 (蕨)】 晋·陶渊明:“饥食首阳薇,渴饮易水流.”唐·李白:“有耳莫洗颖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明 ·刘基:“蓠下旧存彭泽菊,林间新长首阳薇。”宋·黄庭坚:“盗跖人肝常自饱,首阳薇蕨向来饥。”
【耻周粟】 宋·苏轼:“夷齐耻周粟,高歌诵虞轩。”
【笑首阳】 明 ·陈子龙:“渔父刺湘累,淑媛笑首阳。”
【饿首阳】 唐·杜甫:“薇蕨饿首阳,粟马资历聘。”宋 ·陆游:“往从二士饿首阳,千载骨朽犹芬芳。”
【双麋不返】 金·元好问:“寸根如山不可移,双麋不返夷叔饥。”
【叩马西山】 明 ·陈子龙:“飞龙北极下天门,叩马西山大义存。”
【西山食粟】 宋·王令:“要终四海乘桴去,高谢西山食粟非。”
【西山薇蕨】 金·元好问:“南渡衣冠几人在,西山薇蕨此生休。”清·龚鼎孳:“西山薇蕨东山屐,输与时贤白眼看。”
【伯夷食菜】 宋 ·苏辙:“羊生悬骨空自饥,伯夷食菜有不赡。”
【采蕨为粮】 清·岑霁:“凿坏而遁名难晦,采蕨为粮世共贤。”
【首阳二子】 宋·汪元量:“饿死首阳二子,偷生商岭四翁。”宋·曾巩:“何须首阳二夫子,不是九鼎输西邻。”
【西山伤遗老】 唐·陈子昂:“西山伤遗老,东陵有故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