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典故·文翁化俗
典源出处 《汉书 ·循吏传》:“文翁……少好学,通 《春秋》,……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 (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閤。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繇 (由) 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释义用法 汉代文翁任蜀郡守时,提倡教育,送人入京师受业,又在成都举办官学,使当地民风为之一变。后用此典称扬地方官员讲求教化,治政有方。
用典形式
【文翁化俗】 唐·杜甫:“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
【文翁分符】 唐·张祜:“文翁莫厌分符久,韩信终须仗钺行。”
【文翁教授】 唐·王维:“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文翁儒化】 唐·杜甫:“诸葛蜀人爱,文翁儒化成。”
【讲学文翁】 清·宋琬:“讲学文翁今再睹,勒铭张载有新题。”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