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三个维度下的中国统一进程·李斯列传》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史记·三个维度下的中国统一进程·李斯列传》鉴赏

选文: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李斯因以得说,说秦王曰:“胥(11)人者,去(12)其几(13)也。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14)之。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 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15)尊周室。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16)诸侯,盖六世矣。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17)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18),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秦王乃拜(19)斯为长史,听其计,阴(20)遣谋士赍(21)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22)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23)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24)。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

……

秦王乃除(25)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夷(26)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27)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28),诸男皆尚(29)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 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30)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31)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32)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馀子莫从。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馀群臣皆莫知也。……

……

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以赵高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

……李斯不得见,因上书言赵高之短(33)……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

二世二年七月,具(34)斯五刑,论(35)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36),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37)复牵黄犬俱(38)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

〔注释〕 ①庑:房屋。②不肖:没出息。③事:辅佐。④辞:告别。⑤怠:懒惰。⑥计:打算。⑦禽:通“擒”。⑧强:勉强。⑨诟:耻辱。⑩贤:尊重。(11)胥:等待。(12)去:失去。(13)几:机会。(14)忍:下狠心。(15)更:交替。(16)役:役使。(17)骚:通“扫”。(18)从:通“纵”,合纵。(19)拜:封官。(20)阴:暗中。(21)赍:带着。(22)遗结:收买。(23)间:做间谍。(24)觉:察觉。(25)除:取消。(26)夷:铲平。(27)治:修筑。(28)守:郡守。(29)尚:娶帝王之女为妻。(30)大:通“太”。(31)擢:提拔。(32)税驾:停车。(33)短:缺点。(34)具:完备。(35)论:定罪。(36)执:捆绑。(37)若:你。(38)俱:一起。

鉴赏:

李斯的事迹主要见于《史记》的《李斯列传》,此外还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出身于无权无势的平民家庭,跟着儒家学派的第三位大师荀况上过学。大概李斯在其青少年时代看到过并亲身体验过一个无权无势者所饱受的种种屈辱,所以当他后来进身当了小吏,看到了厕所中的老鼠与国家粮库中的老鼠之生活巨大差别的时候,李斯深有感慨地说:“人活一辈子就如同老鼠一样,关键就看你给自己选择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地位啊!”于是他对贫穷卑贱的生活极端蔑视,深恶痛绝,他决心拼死一搏,要不择手段地为自己谋求一种出人头地的富贵尊荣。当他告别他的老师要到秦国创业的时候,他说:“如今七雄并立,虎斗龙争,秦王嬴政正想吞并天下,称帝称皇,这可是我们纵横家发挥作用、操纵时局的时代。一个人长期处于卑贱地位,过着贫贱的生活而不感到痛心疾首,不积极地寻求改变,还要高唱什么‘安贫乐道’,说什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是最无能的表现,是莫大的悲哀。今天李斯我下定决心要到秦国去为秦王嬴政效力了!”这里突出表现了李斯性格的两方面:一方面是他强调抓紧时机建功立业,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创造自己人生的辉煌。这一点没有错,司马迁的人生观就是歌颂这种“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人,《史记》中的人物,很多都具有这种品质。但这不应该是最终目的,这要看你究竟是为何而做?你的行为能不能给国家、给黎民百姓带来好处。很遗憾,李斯对此是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这就决定了李斯后半生沦为千古罪人,既葬送了秦王朝,又葬送了自己与整个家族的可悲可鄙的下场。

李斯的前半生是秦王朝的大功臣,其历史功勋足以名标青史。李斯的功勋首先是协助秦始皇消灭了东方六国,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李斯入秦后,由于他积极劝说秦始皇看准时机狠下毒手,要凭着秦国的强大,迅速地消灭东方六国,以建立统一的国家,使自己称皇称帝。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他为相国吕不韦的长史。李斯对东方六国采取的行动纲领是:一,拿出大量的金钱财宝以收买东方各国的王侯将相等决策人物,让他们给秦国服务,帮着秦国消灭他们自己的国家;二,如果哪个人不受收买,坚持效忠其本国,那就马上派刺客把他杀掉;三,在以上软硬兼施分化瓦解之下,紧跟着就是浩浩荡荡的秦国大军铺天盖地地压了过来。于是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十九年灭赵;二十二年灭魏;二十三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前后只用了二十多年,就风卷残云、摧枯拉朽地实现了全国统一,把秦始皇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李斯历史功勋的第二方面,是在统一全国后协助秦始皇制定并推行了一套新制度:即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以及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明法度、定律令,对外征讨四夷,等等。李斯在这些地方都表现得气大声宏、锋芒毕露,对稳定秦王朝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秦始皇与李斯的这种亲密合作,从而使秦始皇的功勋盖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称之为“千古一帝”;而李斯是秦始皇的头号功臣,因而秦始皇有哪些丰功伟绩,李斯也应该都有他相应的一份。于是李斯也胜利了,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由长史上升为廷尉,又由廷尉上升为丞相,“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李斯有多少儿子,都娶秦始皇的女儿;李斯有多少女儿,都嫁给秦始皇的儿子。

到此为止,李斯与秦始皇真可谓“彼此双赢”,李斯的主观要求与秦始皇的客观需要完全一致,故而皆大欢喜。而李斯的对公、对私也都还没有显露出任何矛盾凶险的迹象。

李斯的后半生却在秦始皇死后出卖灵魂,投靠了阴谋家赵高,从此沦为祸国殃民、害人害己的千古罪人。李斯有积极入世的人生观,能抓住时机,帮着秦始皇成就了一番大事业,这是司马迁所赞成的;李斯患得患失,自私自利,一切以个人利益为转移,不能坚持原则,竟出卖灵魂,变节投靠乱臣贼子,倒行逆施,不仅毁了国家,也毁了他自己以及他的整个家族,这是司马迁所鄙视的;李斯受赵高愚弄、并被赵高所害的人生悲剧,又令司马迁同情。《李斯列传》记述了李斯由成功到被害的全过程,展现了李斯患得患失的心理,批判了李斯一切以个人利害得失为转移的极端自私、极端怯懦的可耻本性。作品有巨大的多方面的认识价值,它像一面镜子足以为千古读史者之鉴,尤其可为官场中人的千古明鉴。因为一个平民患得患失,自私自利,所害的只是他自己;如果一个职位很高、掌管权力很大的人患得患失,那一旦出事就不只是害他自己,而是就要祸国殃民了。李斯的教训是深刻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