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遗余力
【释义】
把剩余的力量全部发挥出来,一点也不保留。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
【典故】
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双方在长平交战。赵军初战失利。赵王召见大臣楼昌和虞卿,说:“长平一战,我们打了败仗,还损失了一名都尉。我想亲自率军和秦军作战,你们如何看呢?”
楼昌说:“这是没有用的,不如派遣使者前去求和。”
虞卿不这么认为,说:“楼昌提议求和,是认为如果不求和我们就必败无疑。可是求和的主动权并不在我们手中。大王,在您看来,秦国是不是一定要消灭赵国呢?”赵王回答:“秦国不遗余力地攻打我们国家,想必是要打败我们。”
虞卿说:“您听我说,我们应该派遣使者带着厚礼前去联合楚国、魏国。楚王、魏王为了得到礼物必定会接纳我们的使者。秦国会认为我们联合起来抗秦,此一举必定会引起秦国的恐慌。这个时候,大王您再派遣使者前去秦国求和,最后肯定会成功的。”赵王不听,最后派遣郑朱去秦国求和,秦国接纳了郑朱。
随后,赵王又召见虞卿,问:“秦王已经接纳了郑朱,你怎么看呢?”
虞卿说:“求和肯定不会成功的,我们国家一定会失败的。各诸侯国都派遣使者向秦国祝贺。郑朱又是我们国家比较显贵的人,秦王和范雎一定会将郑朱求和的消息告诉其他诸侯国的使者。这样一来,楚国、魏国就不会再派兵救援赵国。秦国知道诸侯国不会救援赵国后,赵国的求和必定是失败的。”
果然,没过多久,各诸侯国都知道了郑朱求和的消息,而秦国也没有答应赵国的求和。长平一战,赵军大败,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由此被天下人耻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