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不顾身
释义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故事
名将李广的孙子李陵字少卿,任骑都尉,是汉武帝时的著名武将,此人精于骑射,又懂兵法,深得朝廷信任。他在与匈奴的最后一次作战中,率领五千步兵对敌匈奴三万骑兵。李陵骁勇善战,指挥有方,属下的五千步兵一举射杀了六千多名匈奴骑兵!匈奴单于见没有胜算正打算带领残部退兵时,一名汉军±兵临阵叛逃,向单于透露了汉军详情。卷土重来的匈奴骑兵于是前后包抄,截断汉军退路,凭兵力优势将李陵等将士团团包围。一场血战之后,汉军兵败,李陵当场被擒,无奈投降匈奴。
汉武帝非常生气,认为李陵有辱汉朝威仪,诸多大臣也纷纷指责他没有骨气。太史令司马迁这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爱护兵士,常常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危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弹尽粮绝,归路被截,才无奈投降,这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也许是想等待以后时机有利时再报答国家。”汉武帝听后勃然大怒,认为司马迁是非不分,将其下入大狱施行“宫刑”,而后又杀了李陵全家。远在异乡的李陵得此噩耗痛不欲生,心灰意冷再不回故土,并开始效力匈奴,走上了与汉对抗之路。
用典
部下弟子,虽不敢谓久经训练,有勇知方,惟大义所在,却是奋不顾身。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