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炎正【小传】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杨炎正《杨炎正》原文与历代鉴赏评论

【小传】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万里族弟。宁宗庆元二年(1196)进士,调宁远簿。五年,召除架阁,未上任即被劾落(《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三之二七)。嘉定初,迁大理司直,三年(1210),出知藤州,七年,罢(同上书职官七三之四四、七五之四)。后事戍琼州,十年,始北归(明正德《琼台志》卷三二)。有《西樵语业》。事见杨万里《诚斋集》卷七六《静庵记》、卷一一五《诗话》。

【著述】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西樵语业》一卷,庐陵杨炎止济翁撰。“止”当作“正”,《宋诗纪事》有考。

毛晋《西樵语业跋》(汲古阁刊本《西樵语业》:杨济翁,庐陵人也。西樵乃清海府西山名,相去数百里,或曰曾流寓于此,因以名集,今亦无传。但其《语业》一卷,俊逸可喜,不作妖艳情态,虽非词家能品,其品之简简,可想见云。湖南毛晋识。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西樵语业》提要:《西樵语业》一卷:宋杨炎正撰。炎正字济翁,庐陵人。陈振孙《书录解题》载《西樵语业》一卷,杨炎正济翁撰。马端临《文献通考》引之,误以“正”字为“止”字。毛晋刻《六十家词》,遂误以杨炎为姓名,以止济翁为别号。近时所印,始改刊杨炎正姓名。跋中止济翁字,亦追改为杨济翁。然旧印之本,与新印之本并行,名字两岐,颇滋疑惑。故厉鹗《宋诗纪事》辨之曰:尝见《西樵语业》旧钞本,作杨炎正济翁。后考《武林旧事》载杨炎正《钱塘迎酒歌》一首,《全芳备祖》亦载此诗,称杨济翁,是炎正其名,济翁其字可见,云云。今观辛弃疾《稼轩词》中,屡有与杨济翁赠答之作。又杨万里《诚斋诗话》曰:余族弟炎正,字济翁,年五十二乃登第,初为宁远簿,甚为京丞相所知。有启上丞相云:“秋惊一叶,感蒲柳之先知;春到千花,叹桑麻之后长。”丞相遂厚待,除掌故之令。其始末甚明,足证厉鹗所辨为不误,而毛氏旧印之本为不足凭矣。是集词仅三十七首,而因辛弃疾作者凡六首。其纵横排奡之气,虽不足敌弃疾,而屏绝纤秾,自抒清俊,要非俗艳所可拟。 一时投契,盖亦有由云。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西樵语业》:词凡三十七首,而与辛弃疾唱和者六。其奇逸清俊,要非俗艳所可拟。一时投契,亦有由云。

【总评】

冯煦《蒿庵论词》:周必大《近体乐府》,黄机《竹斋诗余》,亦幼安同调也。又有与幼安周旋而即效其体者,若西樵、洺水两家,惜怀古味薄。济翁笔亦不健,比诸龙洲,抑又次焉。

冯煦《蒿庵论词》:杨西樵名炎正,号济翁,《文献通考》误“正”作“止”,且属下为号。竹垞、红友并沿其谬。汲古初刻亦舛,今定从后改之本。此外人名、集名,有待参考者,如黄叔旸名昇,诸书所同,而毛氏独以昇为昃。又,杨无咎《逃禅词》,“杨”字从木,《提要》据《图绘宝鉴》改“杨”作“扬”。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