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贺新郎》原文与历代鉴赏评论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辛弃疾《贺新郎》原文与历代鉴赏评论

用前韵送杜叔高

细把君诗说。怅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膠葛。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编年】

《邓笺》:淳熙十六年(1181)春。杜斿,字叔高,金华兰溪人。是时杜叔高或适来访晤,故又用同韵赋词送之。朱熹《朱文公大全集》卷六十《答杜仲高》:“辛丈相会,想极款曲。今日如此人物,岂易可得,向使早向里来有用心处,则其事业俊伟光明,岂但如今所就而正耶。”

【汇评】

夏承焘《宋词系》:前二首和陈亮词,乃弃疾与亮鹅湖会后之作。辛、陈鹅湖之会在孝宗淳熙十五年戊申(公元一一八八年),前此十年(淳熙五年),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预言丙午、丁未乃天道必变之年,励孝宗应乘“大有为之机,不可苟安岁月”。缘北宋以来,士大夫间流行一种迷信预言,谓丙午、丁未乃厄岁,历举史事证之(南宋末,衢州柴望向理宗献《丙丁龟鉴》,亦以此耸动理宗为危亡之鉴)。陈亮即借此上书倡言恢复。于其多年家居之后,淳熙十三年(丙午)入京观察情势,次年丁未病中作书与左丞相王淮,激励其担负应变之责,有云:“无事则我享其福,有事则人当其难,此又非丞相之素心也;抱不哭之孩儿则当之而不辞,肩千钧之重负则赧然而自退,此又丞相之所当耻也。”不久,周必大任右丞相,亮又致书勉其及早北伐。是年秋,有书与侍郎章森,亦提及“天道将变”。适其年十月,高宗崩,次年四月,亮上书孝宗,谓“高宗皇帝春秋既高,陛下不欲大举以惊动慈颜,抑心俯首,以致色养。今者,高宗皇帝既已袝庙,天下之英雄豪杰,皆仰首以观瞻陛下之举。陛下其忍使二十年间所以作天下之气者,一旦而复索然乎? ”次年淳熙十五年春,离家往金陵、京口实察地形。并再上书孝宗。冬,往江西上饶访辛弃疾,并书邀朱熹共商大计。前此淳熙十年,亮尝致书弃疾,推许辛、朱二人乃“四海所系望者”。朱熹尝屡上书倡恢复,故亮引为同志。后来弃疾祭陈亮文,有“憩鹅湖之清阴,极论世事”之语,所云“极论世事”,无疑即指此次共商恢复大计。惜朱熹此时并未来赴约,据其后答亮书谓“奉告老兄,且莫相撺掇,留闲汉在山里咬菜根。古往今来多少圣贤豪杰,韫经纶事业作不得,只恁麽死了底何限?顾此腐儒,又何足轻重。”依此语气看来,熹似是本无意于此,或由多了解一些朝廷气候,已预感恢复之事“次第八九分是且罢休矣”!故陈亮此次倡导议恢复,虽得弃疾之热情支持,结果仍一场落空,仅传诵此数首激昂慷慨之词,引后人无限敬仰耳。鹅湖之会之次年,陈亮即以被诬杀人罢,又一次下狱。出狱之后,致各交游之谢启,屡提及“当路见憎”一语,可见狱事原因殊甚复杂。《宋史》本传记其淳熙十五年上书之后,“在廷交恶,以为狂怪”。或丙午、丁未以来一系列爱国言行,与此冤狱有其葛藤关系。此可见陈亮此次言行在当时政治上所引起之影响矣。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