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醉翁操·一首并序》唐宋词汇评赏析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
【编年】
欧阳修《醉翁吟》作于庆历六年(1046)。沈遵以琴写之,事在嘉祐元年(1056)。欧阳修卒于熙宁五年(1072)。《苏诗总案》卷二十一系苏轼此词于元丰五年(1082),并据曾巩跋谓必作于元丰六年前,上距欧阳修作《醉翁吟》已“三十余年”。曾巩于元丰六年四月丙辰卒于江宁。苏轼与曾巩为同年。《朱注》:按《词谱》云,此本琴曲,所以苏词不载。自辛稼轩编入词中,后沿为词调。今故补编。
【汇评】
《苏诗总案》卷三十五引石刻苏文忠公真迹内有曾巩《跋〈醉翁操〉后》:余与子瞻皆欧阳公门下士也。公作《醉翁引》,既获见之矣。公没后,子瞻复按谱成《醉翁操》,不徒调与琴协,即公之流风余韵,亦于此可想焉。后人展此,庶尚见公与子瞻之相契者深也。
黄庭坚《山谷题跋》卷二《跋子瞻〈醉翁操〉》: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轶绝尘耳。
胡应麟《艺林学山》卷三:苏词金石刻载《甲秀堂帖》,曰:“琅然,清圜。”非“蠲”字也。杨解“蠲”字为明洁之义,不知琴谱有“叠蠲”,谓二指先后齐下也。坡词必用“蠲”字,亦当出此,杨所解失之。
陈天定《古今小品》卷七:王纳谏云:“此等题,清远为上,意解次之。”
卓人月《古今词统》卷十一:(首句)六声三韵。传至今日,亦是一曲《广陵散》。
刘体仁《七颂堂词绎》:隐括体不可作也,不独《醉翁》如嚼蜡,即子瞻改琴诗,“琵琶”字不见,毕竟是全首说梦。
许昂霄《词综偶评》:东坡自评其文云:“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唯词亦然。
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二:文公《琴操》,前人以入七言古,盖《琴操》,琴声也。至苏文忠《醉翁操》,则非特琴声,乃水声矣。故不近诗而近词。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一:本琴曲,今入词。传词亦止苏、辛两首。
陈廷焯《词则·别调集》卷一:清绝、高绝,不许俗人问津。
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读此词,髯苏之深于律可知。
端木埰《醉翁操序》:东坡此词,纯乎天籁。幼安一学文,罕闻嗣音。
【附录】
《苏轼文集》卷七十一《书醉翁操后》:二水同器,有不相入,二琴同手,有不相应。今沈君信手弹琴,而与泉合,居士纵笔作诗,而与琴合。此必有真同者矣。本觉法真禅师,沈君之子也,故书以寄之。愿师宴坐静室,自以为琴,而以学者为琴工,有能不谋而同三令无际者,愿师取之。元祐七年四月二十四日。
黄庭坚《山谷别集诗注》卷下:《元师自荣州来追,送余于泸之江安绵水驿,因复用所赋此君轩诗韵赠之,并简元师法弟周彦公》诗,山谷跋曰:余旧得东坡所作《醉翁操》善本,尝对元道之。元欣然曰:往岁从成都通判陈君颀得其谱,遂促琴弹之,词与声相得也。蜀人由是有《醉翁操》。然词中之微旨,弦外之余韵,俗指尘耳岂易得之。建中靖国元年正月辛未,江安水次偶佳亭书。
郭祥正《青山集》卷一《醉翁操》:予甥法真禅师以子瞻内相所作《醉翁操》见寄,予以为未工也,倚其声和之,写呈法真,知可意否。谢山醉吟先生书。泠泠。潺潺。寒泉。泻云泉。如弹。醉翁洗心逃区寰。自期猿鹤俱闲。情未阑。日暮向深源。异芳谁与攀。忘还。(泛声同) 琦楼玉阙,归去何年。遗风余思,犹有猿吟鹤怨。花落莎溪边。萧然。莺语林中清圆。空山。春又残。寄怀文章仙。度曲响涓涓。泛商回徵星斗寒。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