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骗奇闻》小说简介|剧情介绍|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瞎骗奇闻》小说简介|剧情介绍|鉴赏

茧叟(吴趼人)著。八回。1905年1月6日至3月20日《绣像小说》第41至第46期连载,每回前有两幅绣像。1908年商务印书馆出单行本,与 《经国美谈新戏》合成一册。1960年5月中华书局版《晚清文学丛钞·小说二卷》(阿英编) 收入。



和晚清许多小说开头发一通议论、再展开故事情节一样,《瞎骗奇闻》也是以议论发端的。它从“穷算命,富烧香”的俗语落笔,揭示了穷、富两种中国人何以信命的心理:

那些富的人,亦晓得自己的命,是比别人的好,终日里养尊处优,似乎没有别的想头,然而还怕的是美中不足。有的怕寿元不永的,有的怕子嗣空虚的,有的怕疾病纠缠的。有了这些心,心上亦是不十二分满足,所以终日除掉了饱食暖衣而外,没有别事,无非是东庙里烧香,西庙里许愿,总想神道得了他的香火,就象阳间里官府得了打官司的使费一样,必定要偏袒他,保佑得他事事如意。

还有一种穷的,他急急图谋的是衣食两字,每遇到极不堪的时候,便诿之于命,说人家是前世修来的,我的命运不如人罢咧。然而否极思泰,穷极思通的意思,也是人人有的。他又没有别的法子,不过把他生的年月日时,找着一个瞎子,金木水火土的推演一番,……所以这般穷人的钱,也有一大半葬送在这瞎子手里。



无论富者,还是穷者,作为信命者,却往往落个命运不幸的悲惨结局。小说由此而叙写了这样的故事: “一个土财主,极相信算命的话,弄得一败如灰;又一个穷人,极相信算命的话,弄得身败名裂。”

土财主叫赵泽长。上辈卖布,偶获窖银,又善营运,到他已是“田连阡陌,牛马成群”,加之开了 “天宝银楼”首饰店,更是 “丰衣足食,无忧无虑”,只可惜“行年五十,膝下犹虚”,他望子心切,去找周瞎子算命。周推算他命里有子,但要到晚年。他三四个月看不见效应,便想娶二房。其妻钱氏惧怕丈夫纳妾生子,便假装怀孕,临期暗抱豆腐店闵老二之子充作己生。赵泽长不知究竟,以为瞎子灵验,不仅为他上匾,往后一切都由瞎子推算决定。周算出其“子”将“官居极品,禄享万鍾”,但要历经若干凶险关煞,不过只要肯送钱给周瞎子,则可帮助解除,他借此不知讹了赵家多少钱财。再说赵氏夫妇,万分娇宠 “儿子”桂森,既不严加管教,也不让他好好念书,只相信他将来命总是好的。结果,桂森不学无术,还学会了赌钱、嫖娼。当赵泽长得知他非己亲子而被活活气死后,他更是接二连三闯祸,把家业败得精光。接着,钱氏在悔恨、自责中死去,官府判桂森归宗,因闵家已无人而成乞儿,于是,赵家成了大绝户,“从此烟消火灭了。”

另有一贫穷的洪士仁,也请周瞎子算命。周推断他 “要败到寸草不留,方能发财。”于是,连表哥邀他到上海合开布庄做管帐的好机会也放弃了,只是坐吃山空,等着发财,直到卖了房子,一贫如洗,妻子无钱医治而亡,自己沦为叫化子。洪士仁一气之下,去找周瞎子算帐,又被周唆人来把头打破、腿打断,连讨饭都不方便了。最后,他终于看穿一切,戳死周瞎子,去官府自首。

作者开头指出: “可知这些瞎子,本说的是瞎话,万万靠不住的。”结尾又感叹: “无奈如今的人,该做的不做,听了瞎子的话,就如奉了牛皮文书一样,弄到临时,却是一场空梦,没有一句靠得住的,徒然自己耽误自己。到头来百事无成,就如洪士仁之下街苦况,满腔饮恨; 就如赵奶奶之临没遗言,却也是懊悔嫌迟了。”作者还借小说中人物的口,反复揭穿这“瞎骗”的把戏,如洪士仁说:“都是周瞎子那个王八蛋害我的”,赵泽长应答道:“你上了他的当,我也是上他的当了。”连中毒最深的钱氏,最后也大彻大悟: “这瞎子的话是一个字不可相信。”这些描写,充分体现了作品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倾向。这是一部破除迷信的小说,“也是一部反定命主义的小说。” (阿英 《晚清小说史》) 反对封建迷信,破除宿命论,是变法维新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类小说的兴起,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同愚昧落后进行斗争的一种表现。吴趼人虽崇旧道德,但他也热衷自然科学,就在他去世的1910年,李葭荣撰文说他“虚心降志,旁求事理。富有材艺,……在制造军械局时,尝自运机心,构二尺许轮船,驶行数里外,能自往复。”(宣统二年《天铎报》所载《我佛山人传》)崇科学者,必反迷信,吴趼人写出这类小说是很自然的,而且可以说,这也是他“谴责”当时 “怪现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中的算命先生周瞎子,惯于见风使舵,因风吹火,能掌握问命者的心理,依他们的愿望进行欺诈哄骗。他探知赵泽长“求子心切”,就算定他“一定得子”,又因赵已年高,就说“总要晚子才好”。他看出洪士仁急于发财,就说洪“发财的日子近了,”但毕竟不能说发财马上就能发财的,于是,他又说洪士仁虽然“将来是富可敌国,但是现在还早。其中有一个极奇怪的理,乃是要他败到寸草不留,连着寸布尺缕都干净了,方才重行白手成家”。这就给了问命者一个可望而一时又不可及的希望,使其既怀抱着殷殷期待,又为暂时不得遂愿而感到慰藉。

瞎子算命,言多有得,有时竟也会“碰着一两句”,于是就“奉之如神明”,再转口相传,更“恭维得他同半仙一样。”周瞎子自然也免不了如此,他除了掌握问命者的心理和愿望,因势诱导外,还能随口说出似乎实据凿凿而颇显玄奥的行话来。如对老年盼子的赵泽长说:



今尊造年上是两重乙、卯食神,食能制煞,七煞有制,主于有子。现在五十岁,正行财运。到今年九月十八日,交脱财运,交进下一步的煞运,一定得子。并且时聚煞印,将来还是一个大富大贵的儿子,主于功名显达,强爷胜祖。尊造寿元高大,能有九十六岁的寿,将来还要享儿子的福呢。(第一回)



对急切求财的洪士仁说:



我算着甲午年,是你的正财流年,又兼与你八字的寅戌合成火局,旺在春夏两季,三月里又有紫薇龙德高照,其中要是没有别的星宿过将破败,大约是不得错的; 万一要是有个把坏星宿在里串宫,难说还要捱过一年半截,也还不定。到了那个时候,你丁财两旺,安享荣华,才晓得我周瞎子的命是不得错的,还要大大的谢我呢。(第二回)



这类推算,既迎合了问命者的心理,又留有可作变通解释的余地,它表现了周瞎子星命知识丰富、巧于权变的个性,也使问命者被迷惑显得自然真实。

小说对周瞎子的描写没有过度夸张、溢恶失实,尽管作者没有掩饰对这类人的憎恶。周瞎子也有“不发市”的时候,有时竟弄到囤里无米,只能喝点青菜汤的地步。他对跟人说:“你不晓得我们的行业,叫做十日滩头坐,一日过九洲,只要有了大大的主顾,便好吃上几个月了。”算命为了谋生,这是下层迷信职业者的基本特点。他推算失灵,出了不少洋相; 他自称“灯草拐扶不起人”,借故推诿不肯济人危难;这是他性格的另外一些侧面。作者“滑稽玩世”,作恢谐语辄令“四座倾倒”,同代人回忆他时,几乎都要说到他这个特点。《瞎骗奇闻》是“写实”风格比较突出,也较为严肃的作品,但也不失吴趼人所特有的幽默和滑稽,例如,赵泽长担心桂森不好好读书,科场难以及第时,周先生给他讲了一大通发科发甲要靠“第一是命,第二是运,第三是风水,第四是阴功,第五是读书”,头“四样都占全了,就是不读书也会中的”的道理,赵仍不信,周说:“要是不灵,你罚我,你罚我瞎子变成亮子。”(第6回)以瞎子复明为输了认罚的“赌注”,这是耍赖,是心虚,当然也是滑稽,可惜赵泽长醉心于“儿子”功成,竟未察觉,岂不幽默?

小说对桂森的描写,不仅深化了对封建迷信的揭露,而且提出了十分重要的教育问题。

桂森冒名顶替来到赵家,因应了周瞎子关于晚年得子,且将大富大贵的推算,被赵氏夫妇视如命根子,百般娇惯,万般迁就。他喜欢听碗摔破的声音,家里就砸得瓦砾成堆,连有三百年历史、价值数百两银子的霁红花瓶也砸来博取一笑。夏天,他要吃活猪身上的腰子,只好现割下来给他,弄得一个猪吃不完,臭了丢掉。十岁那年,其父请本家吃酒,席间叫他出来给叔伯们见个礼,他从未见过这么些陌生人,竟被吓哭了,而其母却不分青红皂白,骂那些本家是“野种”、“杂种”,称“我儿子做了官,一个个都要办他,不揭他一层皮也不算。”(第4回)众本家被臭骂出去,从此绝了交。到了十三岁,一本蒙学《三字经》,他才“刚刚念过,还是一半夹生的”,就这样,赵泽长也心疼得很,一再叫先生“带松些,怕委屈了孩子”,因为他相信儿子命好,并不在乎念书的。以后,桂森学会了赌,而且只想赌输,说“输的滋味比赢的好”,至于一次输多少钱,他是不管的,反正父母会给。接着又学会了嫖娼,花费更大了,直至把店铺,住宅或卖掉,或抵押出去,最后沦落为无家可归的乞丐。

桂森是迷信的牺牲品。他的堕落也提出了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下一代和怎样培养的问题,关于这一点,作者没有从正面讲,但这个形象从反面给人的启迪是深刻的。

除这两个人物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外,对因迷信而败落、终又醒悟的赵氏夫妇、洪士仁的心理历程,都写得较细,符合逻辑的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征,也比较突出。

由于要鲜明地表达反迷信的思想,所以小说中有许多议论,最突出的是仁寿堂医生王先生高谈命理的一段话:



真是呆鸟,瞎子的话,如何能相信的? 偶然也有说着一二句的时候,可是不能作准。……我听说凡是人家去算命,他本有一个搀他的人,他虽是瞎子,那个人不瞎,早就见了这个人家的样子,就随时递个暗号过来。他们暗号极多,…… (讲如何推算八字,通过套问,从有了 “一分约摸”到“一半约摸”,再下断语,自然能算得个八九不离十。又讲推算流年、寿元之类。——笔者) 周瞎子的玩意多着哩,他还会上天表,设坛求寿,全是一派的瞎话。他有这个本事,何不求求把自己眼睛变个好的呢? …… (第七回)



在这一大段话里,王先生接下来还说到周瞎子算命失灵的几个例: 算刘师爷不会中举,刘“却高高的中了”;算一个寡妇三四年内连生贵子(因只报了八字,泡不出别的话来),“被这个寡妇刷了好几个巴掌”;算史妈妈的儿子在外死了,“哪晓得不到三天,儿子回来了”。王先生还透露了他将闵老二儿子冒名送人的秘密,使赵泽长明白了“儿子”的来历。王先生这段话,长近两千字,它是故事发展到高潮的转捩点,也是作者对算命瞎骗的总清算。

小说结构严谨,信命者一富一贫,构成展开情节的两条线索,这两条线索各有起讫,又不时地自然交错,使本较单一的故事得以丰富,且显得变化多姿。小说在结构情节时,还注意设置悬念,起伏照应,如开头只写钱氏怕丈夫纳妾,假装怀孕,但这是谁家的孩子,又是如何冒名顶替的,直到故事快完了,才真相大白; 还有当初被钱氏骂走的本家赵恩普,本不相信桂森能有出息,最后果然由他来将赵家余下的唯一家私——一所住宅,“权时笑纳”了。这些描写,显出了小说的针线细密,有机浑一。

《瞎骗奇闻》反对迷信、宿命的态度十分鲜明,但由于作者未能揭示造成迷信、宿命的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而且把迷信之祸仅仅归咎到一个算命瞎子头上,这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小说的批判力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