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
上元
风销绛蜡,露浥烘炉,花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年光是也,惟只见、旧情衰谢。清漏移、飞盖归来,从舞休歌罢。
【注释】
绛蜡:红烛。烘炉:一作“红莲”,指莲花灯。桂华:代指月亮,因传说月中有桂树。耿耿:光明的样子。楚女纤腰:形容女子身姿娉婷优美。楚女,泛指南方女子。杜牧《遣怀》诗:“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参差:杂乱不齐的样子。香麝:即麝香。放夜:元宵期间,皇宫附近的灯彩允许都人和仕女纵观。千门:指宫里千门万户。钿车罗帕:车上的歌伎用香罗手帕和游人相招。钿车,豪华的车子。(11)暗尘随马:苏味道《上元》:“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这里指车马经过之地,聚拢了很多人。(12)是也:还是一样。(13)旧情:过去的豪情。(14)清漏移:此指夜深了。(15)飞盖:飞驰的车子。盖,车篷,代指车子。
【鉴赏】
关于此词的写作地点和年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谓是“在荆南作”,“当与《齐天乐》同时”;近人陈思《清真居士年谱》则以此词为周邦彦知明州(今浙江宁波)时作,时在徽宗政和五年(1115)。均无确据。此词大约是作者晚年在外地任职时所写。词的内容是描写上元节的盛况,同时抚今追昔,感叹流年,自伤身世。
上阕写眼前元宵之景。起笔三句写灯火。前两句先抑,写通明的红烛在风中逐渐被烧残而销蚀,莲花灯好像被清露沾湿了,灯火似要熄灭,“花市光相射”骤然扬起,说明元宵的灯火是随销随点、始终灯火通明的。“桂华”两句转写月。如水的月光洒在屋顶瓦上,薄云消散,惹得嫦娥也想下来观看元宵的灯火。这两句不仅写了月光的皎洁,同时写出了它的姿容绝代,色相兼备(桂华一词含有桂子飘香之意)。接着写游人。“衣裳”两句突出刻画了赏灯的娇美动人的年轻女子形象。一“看”字暗示了作者已是迟暮,仅能旁观,无力亲与的伤感,自然转入对年少冶游的回忆。结尾三句实写了元宵节热闹的场景气氛。上阕既写了天上的月光与仙女,又写了人间的灯火与美女,分不清孰是天上,孰是人间,非常巧妙地描写了元宵的欢乐盛景。
下阕则由眼前之景回忆和联想当年汴京元宵旧事。用“因念”二字领起,过渡自然,前三句回忆当年元宵节那天,夜禁开放,千门万户张灯结彩如同白昼,人们嬉笑游玩的热闹气氛。“钿车”三句描写青年男女的忘情追逐,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这是作者回忆的重点,也是引起作者感伤的关键。接着转入嗟叹身世:年年元宵都是一样热闹非凡,可惜物是人非,岁月不待人,旧日豪情早已一去不返,流露出人世沧桑的惆怅。结尾三句写作者无复往日纵情歌舞的闲情逸致,只有提前乘车归去,极写了今昔心理的强烈对比、万念俱灰的痛楚心情。
此词构思巧妙,措辞精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