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少儿唐诗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石壕吏

作者: 胡琴华

【原文】: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原文作者】:杜甫

【鉴赏】:

唐玄宗时,发生了一场“安史之乱”,战争进行得很残酷,死了许多人,为了补充兵力,到处拉壮丁。这首诗就是大诗人杜甫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全诗充满了悲忿、凄苦的情调。

开头四句说:太阳落山了,我投宿在石壕村。有一伙差吏,趁着黑夜前来捉人。老头儿一觉察有动静,就翻墙逃走了,老婆婆这才走出来看门。这四句首先向我们交代事情发生经过。

下面接着写诗人亲眼看到的夜捉壮丁的情景:那些官府中的差吏似虎狼,声声怒吼。老婆婆多么(“一何”)伤心啊!只能痛哭流涕地应付他们。只听她上前对差吏们说道:我原来有三个儿子,都参加邺城(地名。现在河南省安阳县)战役,并在那里驻扎(戍shù)下来。大儿子不久前托人捎来了一封家信(“附书至”),说他两个兄弟,都在战斗中牺牲了!留下的人活一天算一天吧!死去的人永远不能复生了(“长已矣”)!现在我们家里再没有一个男子汉,只剩下一个正在吃奶的孙儿。儿媳妇就因为这个小家伙才没有改嫁,她连条像样的裙子(完裙:完整的衣裙)都没有,不好出来见人啊!我老婆子虽说年纪大、不中用了,就让我连夜跟你们走吧,好赶到河阳(地名:现在河南省孟县西)前线去,也许还来得及为军队操办(“备”)早饭呢。

这中间一大段是全诗的重点。诗中主要通过这位老妇人对前来抓人的公差的对话,诉说了一个农民家庭在安史之乱中的遭遇,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战乱场面。这段话写得真切、感人,真是声声泪,字字血,催人泪下。在这里,诗人通过对一个原来人丁兴旺的农家到如今死的死,逃的逃,在只剩下孤寡幼小的情况下,连年老多病的老婆婆也要被拉去服役的描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同时,也从另一侧面写出了老婆婆的刚强性格和慈母心肠:为了保全丈夫、儿媳,为了不使嗷嗷待哺的孙儿失去母亲而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挺身而出,真是好样的!

老婆婆被抓走了,一切似乎又回复到了夜的寂静。最后四句写:长夜漫漫,时间已久,说话声终归沉寂(“绝”),好象是听到了那儿媳吞声呜咽(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诗人说,我好容易挨到天明,出门上路,却只有老头一个人和我告别。这结尾几句诗平平道来,读来倍感凄楚。

这首诗通篇都是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如实地记录了诗人一次亲身的见闻,把安史之乱这个历史灾难展现在读者眼前,所以后代人称它为诗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