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赏析|译文|出处|解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名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处在宁静中,才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虚掷年华,意志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名句解读

“宁静致远”最早源出于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澹泊(dànbó)”:不追求名利。自诸葛亮《诫子书》广为流传之后,“澹漠”就演变成“淡泊”。“明志”:彰显志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义为不追求名利、不为名利困惑才能明确自我的志向,不以静谧的心态躬自反省,就不能实现更远的目标。

经典故事

生活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需要拥有平稳宁静的心态,不为世间的那些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实现自己心中的那个远大的目标,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远。

西汉初年,刘安有语云:“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非平正无以制断。”宁静并非平淡,更不是平庸,而是一种充满内涵的幽远。纷繁的世界充满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能否在众多的诱惑之下保留自己追求远方的那份幽远之情决定着我们的人生的走向。或许,迷失于诱惑沉沦下去,一事无成;又或许面对诱惑安之若素,沉默从容,追寻着远方。这样,我们于宁静之中见到的是气势和力量,涵养和理智。静能使人心明神清,慧增开悟,神采万千,以应万变。齐白石晚年谋求画风的变革,闭门十余载,终有“破壁”腾飞之时,成中国画之巨擘。细数各名家,他们都努力为自己营造一个“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天地。再看今朝,嫦娥奔月,神舟飞天,无数的航天人在宁静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成就的是中华民族的航天强国梦。

面对滚滚红尘,竞争激烈,杂务缠身,人们常会觉得压力沉重,心境失衡。在繁忙紧张的生活中,如果不懂得忙里偷闲,放松一下自己,就会感到心力交瘁而迷惘躁动。倘若把握不了自己,由着性子,小事生烟,大事冒火,骄横轻狂,喧嚣鼓噪,弄得自己坐卧不宁,别人见之唯恐避之不及,结果只能是累了别人害了自己。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奔波劳碌,常常会忘了给自己一点宁静,一点淡泊,给自己一方心灵的净土。

我们在生活中需要鲜花掌声,需要歌舞喧腾的繁华热闹,但热闹之中,往往包含着吹捧和虚假,热闹过后,留下的常常是无奈的冷清和失落。只有宁静才是一方净土,它不但能为你带来心灵的感念,更能让你享受生活的安宁和自在,得到纷繁的世界里你从没有见过的另一番风景。

生活中,保持一种超然清静的心境,守住一片温馨的宁静,生命将会变得更加纯净,事业将会更加辉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若如此,道途自然通达。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