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出自哪里,《于无声处听惊雷》什么意思,《于无声处听惊雷》原文出处,《于无声处听惊雷》赏析。
【出处】 民国·鲁迅 《无题》
【鉴赏】 这首诗作于民国22年5月30日,即 “五卅惨案” 九周年纪念日。墨面: 指形容枯槁,又瘦又黑。蒿莱: 野草。没蒿莱: 辗转于山泽草莽之间,指人民流离失所。敢: 岂敢。敢有歌吟动地哀,诗人用的是反语,表示无限的哀伤。浩茫: 广远迷茫。广宇: 广阔原野。无声处: 极度沉默之处。鲁迅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人民正处在最苦难的日子。一方面,由于国内存在内乱,所以政府动员军队,战火所及,人民流离失所; 另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迫使国民政府签订了 《塘沽协定》,绥东、察北、冀东大片上地落入日人手中,广大沦陷区人民在敌人铁蹄下呻吟; 当时政府乃采取以时间换取空间累积力量。“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就是所有这些历史事实的艺术概括。后两句则是鲁迅表述他的心与广大人民的心连在一起,并于必将出现的伟大全民抗战这一历史事件作出科学的预言,其爱国情操令人钦佩。
【原诗】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