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我曾数着春夏秋冬的轮回,望眼欲穿地期盼着除夕。
除夕在中华传统文化几千年的流传中,早已内化人们的心中的一种情怀,那是思亲念归的急切,也是辞旧迎新的喜悦。而使人们产生这种情怀的,便是那代代相传的仪式感。正是因为仪式感,才使除夕夜不同于一年中的其他三百六十四个日子,使它成中华儿女心底割舍不去的情。
从前的除夕,街道上冷冷轻轻,纵使偶尔有几辆飞驰而过的汽车,大多也奔向归家的方向。商铺早已打烊,门口却无一例外的高挂着灼灼的大红灯笼,热烈的洋溢着喜庆的年味道。
儿时的我,在除夕这天最为惬意,没有人再逼着我做功课,都由着我在家中跑来跑去的胡闹。厨房总是我的好去处,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精致菜肴,每每唤醒我的味蕾,惹得我垂涎欲滴。这个时候若是想偷个嘴,也是没有人责怪的。家里的电话在这一天绝不会悠闲,时不时有人打来电话,传递着思念与祝福。
晚上七点半的时候,年夜饭已经准备妥当,一道一道被摆上了餐桌。一家人纷纷落座,端起酒杯,互相献上真挚的祝福。望窗外,万家灯火通明,每一个窗子里都演绎着动人的团圆故事。耳畔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昭示着一岁将除的欣喜与感动。
八点钟,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正式开始,欢快的开场舞总能抓住我的眼球。餐桌上,家人们聊着过去一年的收获,又畅谈着对新的一年的希冀,而我往往也不插话,只是专注着电视中美妙绝伦的表演,大快朵颐着碗里的佳肴。
除夕是旧年的终点站,更是新的一年的发车站。所有人都紧张而激动的期待着跨年的时刻。儿时的我,常常困到上下眼皮打架,也苦苦的支撑着,等待着新年拉开序幕。随着春晚主持人的报数声,我总是睁大了眼睛,默默地在心里倒数“5、4、3、2、1。”新年的钟声终于划破了黑夜,传到千家万户的耳中。与家人互道一声“新年快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便炮声再度响起,伴着一首难忘今宵,我依依不舍的进入了梦乡。如此,才完成了除夕的所有仪式。
这令我感动的仪式感,温暖了我从前的13年岁月。这是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达,手机的发展,以及环境的恶化,这种仪式感已经开始慢慢的弱化了。我再也听不到那迎接新年的声声炮响,也很少再接到祝福的电话了,年夜饭也不再像小时那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近年来的除夕夜,抢红包代替了家人之间温暖的交谈。微信上时不时跳出成堆的祝福语,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那不过是群发的信息罢了。因为重播,人们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春晚了。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使人们渐渐开始遗忘一些仪式感。殊不知,仪式感的淡忘,年味也在随之变淡。
如今的除夕愈发平淡,我的心中常怀着一份物是人非的感慨。常叹:梦中的除夕又何时才能重现呢?怕是要等到人们惊醒于年瘦,再一点点拾起曾经的仪式感那一日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