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他的子孙后代隋文帝杨坚,却不知他。
世人皆知他一句:“天知地知子知我知”,却不知他。
魏征以他的画像自省,包拯3次赴他的故居拜祭,文天祥以他的名言怒斥汉奸,海瑞在狱中读他的传记读到泪如雨下。
他错过了“中兴盛世”,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未遇明主,蛮遭奸臣算计,可浑浊汹涌的宦海,他依旧不忘初心,醒着,却做着在当时不可能实现的梦。
史载: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名臣。饮鸩而卒。顺帝继位,下诏平反。
名门出寒子
弘农杨氏”,在汉朝来头颇大:八世祖杨喜是西汉开国功臣,被刘邦封为“赤泉侯”,高祖杨敞官至丞相,因拥立汉宣帝有功,被封爵“安平侯”。但到杨震这一代就“苦命”了:杨家从西汉末期开始破落,到杨震时却是衣不蔽体,饭不果腹。他后来在官场上的心忧黎民,坚韧顽强,敢于担当,皆是来自于此。更重要的是,无论生活发生怎样的变故,父母始终要求他要“有大志”。
漫漫求学路
“亚圣人”恒郁,当朝太常,决定收杨震为徒,命杨震随自己去洛阳求学。
临行没有密密缝,只有一句叮,“若负汝父之清名,则永不相认也。”
关西孔子
他曾说,“儒家弟子当清廉自守,更要铲奸除恶,匡扶社稷,如此方不负圣人之教也。
他从不奴役学生,治学严谨。四里八乡的学子们挤破头皮来报名,把牛心谷挤成了农贸市场,当地也因此得名为“杨门槐市” ,又相继在陕西华阴双泉学馆、河南灵宝豫灵镇开班授徒,一教又是十数年。他办学一不求发财,从来不收“天价报名费”,且对不同家庭的学生一视同仁;二不辞辛苦,不远千山万水,
教书育人30年间,各地方官有不下20次推举他为孝廉,但杨震每次都坚决推辞。日久天长,他的办学事业达到了顶峰,门下弟子3000多人,其弟子虞放、陈翼等人皆成了东汉名臣,因其在教育战线上的杰出贡献,外界甚至送给他一个崇高的雅号——关西孔子。
为官记
土地兼并,农民暴动,天灾,水灾,旱灾,雹灾,国库储备捉襟见肘。
国事维艰,可见一斑。
荆州土地兼并问题,在杨震的清廉与威严面前, “望族”们只好认输,重新清丈土地,追缴欠税,上交不法财产。“杨青天”的名号传出去了,各地“草寇”们主动自首,杨震既往不咎,查清了近20年的荆州土地账册,重新划拨土地给农民,东汉王朝的“钱袋子”,总算把窟窿补上了。荆州南边的“山越”民闻讯,也慌忙前来请罪,杨震公正处理,属闹事“惯犯”的严办,属被“望族”们逼迫的一律从宽,更为少数民族发放农具,帮助他们转为农耕生活。在杨震到来之前纷乱不休的荆州地区,至此终于重归太平。
他的成功,不仅他本人的勇敢无畏,却也同样因为邓氏家族的支持。邓太后尸骨未寒,邓家兄弟姐妹9人就相继获罪被杀,杨震因德高望重,并未被株连其中,但汉安帝的昏庸迂腐也成了他最大的痛。
延光三年初,李闰再次以汉安帝的名义下诏,命大司农胡广挪用这笔钱粮为自己修造住宅。胡广软弱不敢抗命,到手的军费飞了,杨震闻讯暴怒,但当杨震急匆匆地把奏折送到汉安帝手里时,他才发现:这次真的不一样,下狱腰斩,都很可能是明天的事。
小人的谗言,最终逼死了一代伟人。
临终怨
为官不能效忠国家,报答百姓,反而落得千古骂名,活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死亡,只是我们士大夫的责任。奸臣祸国殃民,我却无能为力。妖女淫乱宫廷,我却不能阻止,又有什么脸面去见日月。我死以后,用杂木做棺材,用被单蒙住我的头,盖住我的身体,不要埋在家族的祖坟,不要祭祀。
又被小人残害,草席裹尸,二子流放边疆。
直至汉顺帝即位,平反,亲写祭文,称杨震“匡扶社稷,正直是与”。
世人皆醉唯他独醒,唯他匡扶天下,唯他醒着做梦,梦一场天下为公,梦一场太平盛世。
作文点评:
这篇作文很好,继续加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