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挂剑是什么意思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季札挂剑是什么意思

【典源】《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 (背) 吾心哉!’”汉·刘向《新序·节士》:“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故,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也,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今译】 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 (因封于延陵,又称延陵季子) 出使晋国,路经徐国时,拜谒徐君,徐君见了季札所带的宝剑,心中喜爱但不好讲出来。季札也明白,因为要出使上国需要佩剑,当时未献。出使回来,季札又经过徐国,而徐君已死,季札即将剑赠予嗣君,从者谏阻说:“这是吴国之宝,何况徐君已死,又何必赠呢?”季札说:“我上次未赠,是因为出使需要,但心中已默许了。现在因人死而不赠,是违背本心,这是廉洁的人不为的。”因嗣君一再不受,季札即将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而去。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守诺重信,始终不渝; 也用以表现悼念凭吊亡友等。

【典形】 宝剑非所惜、宝剑悬、坟前剑、挂坟松、挂剑、挂延陵、剑挂、剑挂孤松、剑挂宰上、解剑、留墓剑、留徐剑、悬剑、延陵剑、延州空挂、赠墓树、挂剑酬知己、延陵轻宝剑、爱剑空徐主、结交期一剑、树头千金剑、相酬无宝剑、把剑觅徐君、宝剑赠君、思挂剑、带丘墓、延陵心、挂剑枝。

【示例】

〔宝剑非所惜〕 三国·曹植《赠丁仪》:“思慕延陵子,宝剑非所惜。”

〔宝剑悬〕 唐·卢照邻《哭明堂裴主簿》:“遽痛兰襟断,徒令宝剑悬。”

〔坟前剑〕 元·钟嗣成《凌波仙·吊乔梦符》:“欲挂坟前剑,重听膝上琴。”

〔挂坟松〕 唐·李白《陈情赠友人》:“归来挂坟松,万古知其心。”

〔挂剑〕 唐·刘禹锡《西川李尚书知愚》:“无复双金报,空余挂剑悲。”

〔挂延陵〕 清·孙致弥《感旧示魏禹平》:“复壁人曾藏北海,墓门剑许挂延陵。”

〔剑挂〕 清·王夫之 《哀管生永叙》:“人情谁剑挂,天道岂弓张。”

〔剑挂孤松〕 北周·庾信《周柱国慕容公神道碑》:“泪堕片石,剑挂孤松,清徽令范,千载余踪。”

〔剑挂宰上〕 宋·黄庭坚《和范信中寓居》:“或持剑挂宰上回,亦有酒罢壶中去。”

〔解剑〕 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留墓剑〕 清·李鍼《杂感》之二:“季子远携留墓剑,女媭空冷捣衣砧。”

〔留徐剑〕 唐·杜甫《哭李尚书》:“欲挂留徐剑,犹回忆戴船。”

〔悬剑〕 清·顾炎武《哭张尔岐》:“寄去一书悬剑后,贻来什袭绝韦前。”

〔延陵剑〕 明·高启 《魏使君见示》:“难悬延陵剑,空听山阳笛。”

〔延州空挂〕 宋·王安石《追伤河中使君》:“海曲冷云埋拱木,延州空挂暮年悲。”

〔赠墓树〕 清·陈恭尹《柏舟行为区母陈太君赋》:“寸心一矢终不渝,千金之剑赠墓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