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的解释|驼的意思|“驼”字的基本解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驼的解释|驼的意思|“驼”字的基本解释

“驼”是一个简化字,它的繁体写作“駝”。从形体结构上看,这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马”字是形旁,说明它的本义和“马”有关,是马一类的能作为交通工具的动物;右边的“它”字是声旁,标明这个字的读音。“它”字古音读作“tuō”,不读“tā”。

驼的本义是骆驼,也写作这样的形状“橐”、“馲”。晋代学者郭璞在给《山海经》作注解的时候说:骆驼背上有像马鞍子一样的肉峰,特别善于在沙漠中行走,日行三百里,背上还可以驮上一千斤重的东西。骆驼的嗅觉非常灵敏,能嗅出很远地方的水源,这对于人们行走在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来说,是非常可贵的。骆驼还能预感到大风的到来,使在沙漠中行走的人能预先做好防风的准备。正因为骆驼具有这些品质,所以它就成了沙漠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并有了“沙漠之舟”的美称。

骆驼背上隆起的肉峰叫做驼峰。驼峰里面储藏着大量的脂肪,当食物缺乏的时候,脂肪就可以供应体内热量的消耗,所以骆驼可以很长时间不吃东西,而照样能正常行走。驼峰被古人看作是食物当中的珍品。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丽人行》这首诗中讽刺杨氏兄妹的豪华奢侈的生活时说:“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意思是:烹调好的驼峰出自镶着碧玉的锅里,水晶托盘里传送着长着白鳞的鱼。“紫驼峰”和“白鳞鱼”都是当时山珍海味中的极品。

骆驼分为两种:一种叫单峰驼,也就是背上长着一个驼峰的骆驼,产于阿拉伯、印度以及非洲北部。另一种叫双峰驼,也就是背上长着两个驼峰的骆驼,产于中国以及中亚细亚地区。骆驼全身都是宝。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驼绒。驼绒就是从骆驼毛中选出来的绒毛,可以用来纺织衣料,也可以用来织毯子,还可以用来絮衣裳,保暖性能非常好。

驼峰是骆驼身上最明显的特征,如果人的脊背弯曲,也就很像驼峰。明代诗人萨都剌在《四时宫人图》一诗中说:“一女浅步腰半驼,小扇轻扑花间蛾。”这是描写一个宫女用扇子去扑在花丛中飞舞的蛾子,她弯着腰,迈着轻轻的小步,很怕惊动了蛾子。描写得形神俱出。当然,“腰半驼”并不是说这个宫女是个驼背,驼背的女孩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被选入宫的。这里描写的是蹑手蹑脚扑飞蛾的姿态。

由于骆驼善于负重,所以在后背上担负重物也叫“驼”。“驼”字由名词转成了动词。动词的“驼”也可以写作“驮”。明代的黄元吉在剧本《黄廷道夜走流星马》第一折中描写一匹马,后背驼着三个战士,在水中行走就像在平地行走一样,日行千里,被称作“流星马”。

由“驼”字组成的词语都和骆驼有关。“驼鹿”是由于样子像骆驼,头上的角像鹿而得名,又由于它的尾巴像驴,蹄子像牛,所以它通俗的称呼是“四不像”,驼鹿是中国的特产。“驼鸟”是因为它的脖子、身体和脚都有点像骆驼,所以被称为“驼鸟”。“鸟”字旁的“鸵”是后造的字。“驼李”是个姓氏的称号,根据唐朝人张鷟的《朝野佥载》记载,后魏孝文帝要确定四个大姓,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好事。陇西的李氏是个大姓,他们担心不能入选,于是连夜派人骑着骆驼,昼夜兼程赶到洛阳,可是还是来晚了,四大姓已经确定,他们只落得个“驼李”的称号而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