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的解释|弹的意思|“弹”字的基本解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弹的解释|弹的意思|“弹”字的基本解释

“弹”在甲骨文中整个字形是一张弓,弓上有一个小圆圈,像在弓弦上加一颗圆形丸粒的样子,表示可以发射的弹丸,也可以指发射弹丸用的弹弓。小篆则变成了笔画繁多的形声字,左边的“弓”是形旁,右边的“單”是声旁。

《战国策·赵策四》中有这样一句话“左挟弹,右摄丸”。意思是说左手夹着弹弓,右手拿着弹丸。弹丸有铁弹、石弹、泥弹等,后来引申指枪弹、炮弹、炸弹等爆炸物的总称。因弹丸很小,又可以用来比喻地方很狭小,如“弹丸之地”。

“弹”指弹弓、弹丸时,是个名词,读作dàn。

“弹”又可以用作动词,表示“用弹弓发射弹丸”的意思,这个“弹”变成了动词,读作tán。《左传·宣公二年》说暴君晋灵公不行君道,“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是说他在高台上用弹弓射人,来观看被射的人躲避弹丸的情形,以此取乐。

《战国策·齐策四》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冯谖当了孟尝君的门客,起初并不受孟尝君赏识,过了不久,冯谖就靠在柱子上“弹其剑”,唱道:剑啊,我们回去吧,这里吃饭没有鱼。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让手下人比照一般门客对待冯谖。过了不久,冯谖又“弹其铗”,唱道:剑啊,我们回去吧,这里出门没车坐。孟尝君知道后,让手下人比照可以坐车的门客对待冯谖。过了不久,冯谖又“弹其剑铗”,唱道:剑啊,我们回去吧,这里呆着没法养家。孟尝君知道后,又让人提供他的家用,从此冯谖不再弹他的剑了。后来冯谖替孟尝君出谋画策,巩固了孟尝君的政治地位。这里的“弹其剑”、“弹其铗”、“弹其剑铗”都是一个意思,是说冯谖用手指敲击他的剑。“用手指敲击”是由“用弹弓发射弹丸”引申而来的。后世就用“弹铗”或“弹剑”指处境窘困而又欲有所求。

《汉书·王吉传》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王吉和贡禹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学识渊博,为人廉洁。由于他们爱好相同,抱负相同,所以关系特别密切。因此,在当时的人们眼中“王阳在位,贡公弹冠”,意思是说,王阳做了官,贡禹知道自己也将受推荐,就会拿出帽子,弹去灰尘,准备走马上任。后来人们把“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说成“弹冠相庆”,比喻作好做官的准备或指坏人准备上台做官而互相庆贺,现多用于贬义。

《楚辞·渔父》中有“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是说“刚洗了头的人在戴帽子以前必定用手指把帽子上的灰尘弹掉,刚洗完澡的人在穿衣服之前必定把衣服上的灰尘抖掉”。“弹冠振衣”就是整洁衣冠的意思,后多用来比喻将要出来做官。“弹冠相庆”和“弹冠振衣”中的“弹”都是用手指敲击的意思。

中国民间传统曲艺中有一种“弹词”,也叫“南词”,表演大都一至三人,有说有唱。乐器以三弦、琵琶或月琴为主,表演者自弹自唱,曲调、唱腔各自不同,但都用当地方言说唱,流行于苏州、扬州、长沙、桂林等地,分别称为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桂林弹词等。

“用手指敲击”又引申为“用言语抨击”、“批评”、“检举”。如“弹劾”、“抨弹”是指检举、揭发并追究官吏的过失、罪状。

发射弹丸是利用弹弓上的弹性作用使弹丸射出去,与这一动作相似,“弹”可指物体受力后变形,失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如“弹力”、“弹性”、“弹簧”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