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解释|年的意思|“年”字的基本解释
在三千多年前就有“年”字了。俗话说“欢天喜地过大年”,过年是件高兴的事。但为什么要过年呢?“年”字是怎么来的呢?
实际上“年”跟农作物有关。最早的“年”字像一个人扛着一捆谷物。有的“年”字上边像禾,下边像人。禾在古代就是谷物,是各类谷物的通称,就像我们今天把各种谷物叫做“农作物”或者“庄稼”一样。为什么把年和庄稼联系在一起呢?
在古代,中国以农为本,用农耕立国,炎帝神农氏就是这个时代的领路人。他培育了我国最早的粟类谷物。所谓“粟”就是去皮的小米(有皮叫谷子),它原本是野生的“狗尾巴草”,后来成为穗大粒饱的野生优良品种。谷子耐寒喜温,生长期短,耕作中好管理,适合在黄土地区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生长,是旱地主要农作物,所以大量地种植谷物能够满足食物的需要。那时谷物一年收成一次,古人通过对谷物生长周期的了解和观察,产生了时间周期的概念,一年一度的周期就和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挂上了钩,人们认识到了一年等于十二个月,也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后来又把十二个月的时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在这四个季节里,更明确了“春种秋收”的时间概念。秋收之后,粮食归仓,俗话说“秋收冬藏”,丰收的谷物要由人来肩扛人背,“年”字就是人扛着沉甸甸的谷穗,表示年成、收获、丰收的意思。
一年谷物的丰收,古人叫“受年”,“受”是得到的意思。“受年”是古人常说的话,生活习惯用语,就像我们今天说“全年获得了丰收”。
有了粮食,生活得到了改善,也有了过年的物质保证。古人把农历十二月叫“腊月”,在腊月举行祭天祭地祭祖先的活动中来表示丰收的喜悦,把这种活动叫“腊祭”。这种腊祭习俗后来演变成“辞旧岁,迎新春”的过年活动。
中国是农业大国,安排农业生产时间都是按照农历计算,春节这段时间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是农闲季节,人们有较充裕的时间过年。中国人过年非常隆重,一进腊月门,杀猪宰羊、蒸年糕、做米酒、购买年货。
三十儿晚上红灯高挂,贴年画,放鞭炮,吃年夜饭。在吃年夜饭中饺子特别受欢迎。据说“饺子”的名字是从三国时期开始的,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了。还有一种说法,夜里十一点到第二天凌晨一点是子时,也是新旧年的交替时间,人们称为“交子”之时,后来把这个时间吃的食物叫“交子”,因为是食品,就在“交”字旁边加个“食”字,成为“饺子”。今年饺子明年吃,象征年年有余。
吃完了饺子,晚辈向长辈拜年,大年初一亲戚邻里见面也互相拜年,说“恭喜发财”、“过年好”等一些喜庆吉祥话。
过新年贴年画,这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年画种类很多,一般都爱贴迎新春内容的年画,因为它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像《春牛图》,主要描绘春天来临的景象,象征旧的一年过去,新的一年开始。
“年”字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字形早已符号化了,但它的含义并没有变,如“年成”、“丰年”仍是它的含义;年龄、年华、童年、老年都是它原有的时间概念。在汉字大家庭中,“年”字居于很重要位置,它在汉字信息传递上,起到了很大作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