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的解释|竹的意思|“竹”字的基本解释
“竹”字是个象形字,像两对竹叶下垂的样子。竹子是多年生常绿植物,茎秆是造纸、建筑、制作器具的重要原料,嫩芽笋可做菜。
“竹”作部首写成“⺮”。竹部字多与竹子或竹制品有关。如“笋”是竹的嫩芽,“筠”指竹子的青皮;“筱”是小竹、细竹,“箨”是竹皮、笋壳,“篁”指竹林、竹丛,“篾”指编制席子、篮子的薄竹片,“竽”、“笛”是竹制的管乐器,“笔”的杆是竹制的,“笏”是古代朝见时皇帝大臣手执的竹板,“策”是竹制的马鞭,“筐”、“箩”、“篮”是盛东西的竹器,等等。
“竹”的用途很广。在纸发明之前,人们除在龟甲或兽骨上刻字、在青铜器上铸字外,也在竹片、木片、绢帛上写字,用来写字的竹片叫“简”,木片叫“牍”,绢帛叫“帛”,将数片竹简串联起来就成“策”。因此有“秦简(秦代的竹简)”、“汉简(汉代的竹简)”、“简牍”、“简帛”、“简策”之称。
竹子可用来制作管乐器,如竽、笙、笛、箫、管等,可以通称“竹”。“竹”常与指琴、瑟、琵琶等弦乐器的“丝”连用,叫“丝竹”,可用来泛指音乐。
民间有一种消暑的用具叫竹夫人,也叫竹几、竹奴、青奴。用竹编成长笼,或取整段毛竹,中间通空,周围有孔,可以通风,置于床席之间,搁臂憩膝,用来取凉。唐代名“竹夹膝”,至宋代始称“竹夫人”,又称“竹姬”。苏东坡《送竹几与谢秀才》诗说:“留我同行木上坐,赠君无语竹夫人。”陆游《剑南诗稿》中也有:“瓶竭重招曲道士,床头新聘竹夫人”的诗句。
有一种游戏叫“竹马”,用竹竿子放在胯下当马,来回奔跑,乘骑为戏。《后汉书》开始就有“竹马”的记载。唐代诗人李白《长干行》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的诗句。民间有“月光光,秀才郎,骑竹马,过南塘”的歌谣。现在常用“青梅竹马”来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嬉戏相悦的情形。
用粗竹竿编排而成竹排,也叫竹筏,是一种水上交通工具,可用来运载货物,也可载人。
即使是短竹头,也能派上用处。晋朝时,有一个名叫陶侃的人,非常勤俭节约。他担任荆州刺史期间,一次公家造船,剩下许多木屑和短竹头,他叫办事人员将这些东西全部登记收藏起来,大家见他收藏这些废物,都觉得不可理解。第二年春天大集会,由于雪后初晴,大厅前泥泞不堪,非常难走,陶侃让人把木屑取出来铺在地上,解决了行走不便的问题。后来,由于军事需要,要造一批船,急需钉子,陶侃便拿出储存的短竹头,做了造船用的竹钉子,派上了大用场。后来就用“竹头木屑”来指可利用的废东西,也含有精打细算、珍惜物力的意思。
由“竹”构成的成语不少。如“胸有成竹”,古代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子,苏东坡在评论文与可画竹时说:要画好竹子,在动笔之前要酝酿成熟,在心里要先有一幅竹子的形象,这样画出来的竹子才能生动。成语“胸有成竹”、“成竹在胸”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来的。又如“势如破竹”,是指形势如刀劈竹子一样节节顺利。竹篮盛不住水,因此“竹篮打水”就用来喻指费了力没有效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