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的解释|京的意思|“京”字的基本解释
“京”字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结构像座房屋,有房盖,有基础支架,是象形字。远古时候,长江一带的民居,多为木台建筑,下面用栅栏一类的木桩支撑,以防御野兽侵害和洪水袭击,上面为敞开的空间居室,门窗上面为“人”字形的房盖,以遮风挡雨防晒。这种叠床架屋的建筑是修造在高岗或高地上,因此,“京”字的本义是高、大。有的学者指出,现在写的“京”字,上半部一点一横和口字,是“高大”的“高”字上半部,认为京字源于高字。
古代的君王宫殿以及与王室有关的建筑,多建造在高处,形象高大,以壮其威。因此,君王所在地的首都称为京,这是“京”字的主要含义。可以当首都或国都讲的词语很多,例如京都、京城、京华、京师、京畿、京辇等等。其中的“京辇”是缘于皇帝坐的车子,用“京辇”来象征或代表京城或国都是顺理成章的。“京华”是因为首都是人才、文物、珠宝等精华汇萃之地,所以管首都叫“京华”是名副其实的。
与“京”字有关的组词,我们经常听的有“京味”。北京人说话的声音和语调抑扬顿挫、美丽动听,别具风味,人们称之为京味或京腔。京腔原指京剧里的调,京味也指北京人写文章多用方言、土语、习惯用语或口头语,如遛弯儿、滋润、您、甭客气等等。京味语言独具魅力,在文坛上独树一帜。具有京味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是已故作家老舍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等,非常受欢迎,已成经典之作。
现已成为中国国粹的京剧,是中国传统剧种之一。清朝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吸取昆腔、梆子腔的一些曲调和表演方法,逐渐发展成为京剧。京剧讲究做、念、唱、打等表演形式,服装考究,脸谱化,动作虚拟且程式化,用京胡、月琴、三弦、笛、唢呐等管弦乐和石鼓锣、皮鼓、铙钹等打击乐器伴奏,其传统剧目如《霸王别姬》、《群英会》、《打渔杀家》、《三岔口》等久演不衰,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京官”指旧时代在京都任职的官员。唐代自尚书、中书、门下三省长官以下,都称为京官。“京曹”却是内官的统称。
“京”字也当数目字讲。古代较大的数位序列是这样的:万、亿、兆、京。十兆为一京,也有万万兆为一京或兆兆为一京的说法。
“京”和“兆”这两个数目字组合在一起,却不表示数量,而代表地名,它是汉代陕西长安市以东至华县之间的区域。为什么把当时首都附近的地方叫京兆呢?这可能与“京”和“兆”都表示众多,且有大众云集之意。汉时,京兆是京兆尹这一官职的省略称呼。当时人们对这一官职十分熟悉,因为在京城长安有一种化妆术家喻户晓,它是京兆尹张敞创造发明的。张敞为妻子画眉,其风韵独特,别具一格,时人称为京兆眉。
“京”字从其造字之初所依据的房屋,引申出另一个含义就是大谷仓、大粮囤。不过,它的形状是圆形的。后来,人们把京师的大粮仓称为京仓。清朝时,北京设有十三个大粮仓,现在朝阳门内南小街里的禄米仓胡同,就曾是大粮仓之一,如今已名存实亡,往日粮食堆积如山的情景早已不复存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