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的解释|县的意思|“县”字的基本解释
“县”是一级行政区划单位。但它在起初却不是这样,这还得从它的字形上说起。
县是个会意字,左边那一半是个倒写的“首”字,意思就是把头倒过来,实际上这是古代的一种斩首倒悬的刑罚。右边那一半是个“系”字,“系”指绳索或丝线。两个部分意思合起来就是:把一个倒着的人头系住挂起来。这实际上就是悬挂的“悬”字。古代,县字就读作悬(xuán)。
在金文里,“县”字的整个字形表示把一个人的头悬挂在树上的意思。《文源》里说,金文的县字是由木字和系字持一个首字来会意,“悬”的意思也很明显。
金文和小篆的字形和含义都告诉我们:“县”是“悬”的本字。如新疆塔吉克自治县境内,古代有座县(xuán)度山,此山有栈道,有的地方要悬绳而度,所以称县(xuán)度。
那么,“县”怎么又成了一种行政和地域的区划单位呢?史书文献证明,“县”的这种意义,春秋时就已经产生了。起初,“县”是国都郊外的一种区划,大致和“邑”相当。后来,大国争霸,不断开疆辟地,秦、楚、晋、齐四国在春秋初期就开始有了比较正式的县制,如楚国灭掉了申国和息国两个小国,变成自己的两个县。当然,各国的县大小不一,楚国、秦国的县最大,多是小国所改;晋国的县比楚秦的略小,多是都邑所改;齐国的县最小,只不过是附属于邑的一种乡村组织。经过战国兼并,秦统一了全国,推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逐渐增加到四十多个郡,每郡一般管十几个或二三十个县,全国约有一千个县。两千多年过去了,经过历朝历代,县以上的区划虽然屡有变更,但县这一级行政区划却一直延续到现在。今天的“县”与古代的“县”除了在辖区大小,人口多少等方面有所不同以外,行政级别基本上是一样的。
表示悬挂意义的“县”用来表示行政区域的州县,今天看来,两种意义之间已显不出什么内在联系,其实起初是有联系的。表示行政区划的县春秋时就出现了,它和后来的悬字是早有联系的。《说文解字》里解释说,县就是悬挂的意思。徐铉解释说,县本是悬挂的悬字,借用作州县的县字。
“县”是动词悬系之义,引申指所悬系的事物。春秋时县直接隶属于国,也就是悬系于国;秦汉时县隶属于郡也就是悬系于郡。可见,表示行政区划的县,明显带有“悬系”之义,是在中间悬着的一层行政单位。后来,为了区别两种意义,人们又想了一个办法,在县字下面又加个“心”字,于是就有了“悬”字。之所以加个“心”字,大概人们认为心就是在人体中间悬着的。
县作为一级行政区划,在今天的中国,它介于市或地区以下、乡镇以上,县政府设县长,副县长。在古代,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名称。县令,就是一县的行政长官,也叫县官。秦汉时期,万户以上的县称县令,万户以下的县称县长。县丞这个官名,始于战国,是辅佐县令或县长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
县试是古代选人考试中的第一级。它是由县官主持进行的,只有县试被录取,才有参加上一级府试的资格。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