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的解释|被的意思|“被”字的基本解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被的解释|被的意思|“被”字的基本解释

中国古籍《尚书》中有“岛夷皮服”的记载,意思是说海岛上的居民进贡来的是皮衣,这反映了远古人类常穿兽皮的历史事实。既然人类在早期以兽皮为衣料,不难推知最初的被子也是用兽皮制作的。“皮”在古汉语中有特指带毛兽皮的含义,古人有“有毛为皮,去毛为革”的解释。毛皮温暖舒适,是十分理想的做被子的材料。成语中有“食肉寝皮”的说法,字面意思是吃动物的肉,睡在动物的皮子上,这反映了兽皮可用来制作被褥的现实。“被”字左边是“衣”字旁,是因为被子属衣着类;右边是“皮”字,说明被子最早就是用皮子制作的。

“被”用作被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被”泛指被子。狭义的“被”则是与“衾”相对而言的,“衾”指大被,“被”指小被。“被”特指小被的意义可能跟兽皮有关。一张完整的兽皮就是一床天然的被子,这种被子跟后来布做的被子相比当然要小一些,所以被引申特指小被。

今天人们常在被子上缝上被头,以便清洗。这种做法至晚在晋代就已经有了。西晋左思在《娇女诗》中写道:“脂腻漫白袖,烟薰染阿緆(xī)。衣被皆重(chóng)池,难与沈(chén)水碧。”意思是说,娇女年小,因涂脂抹粉及学做茶饭而把衣服和被子污染得非常油腻,为便于拆洗,她们的衣被上都罩了防护用的套子,尽管如此,衣被还是油腻得甚至在水中也沉不下去。这当然是诗人夸张的说法。诗中所说的“重池”就是指被头。为了不致将被子的上下头搞颠倒,古人还在被子的边缘缀上一块布条,称为“被识(zhì)”,义为被子的标志。

出门远行,有时需要带上被子。装被子有专门的袋子,叫被囊,也叫被袋、被套。《儒林外史》中说:“(权勿用)左手掮着个被套,右手把个大布袖子晃荡晃荡,在街上脚步高低的撞。”这里的“被套”就是被囊,跟我们今天所说的“被套”大不相同。

“被”在古代还有假发的意思。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有“被之僮僮”的诗句,意思是说头戴假发很美。后来又专门为“被”的假发含义造了一个髲(bì)字,这是将“被”的衣字旁换成髟(biāo)字旁而造成的。“髟”是长发下垂的意思。许多人以为假发在中国的流行是近几年的事,其实早在春秋时期,假发就已经是一种时尚了,而且历久不衰,有些时代还非常盛行,上至皇后公主,下至平民女子,纷纷乐此不疲。《晋书》中记载说,东晋太元年间,大家闺秀必戴假发,每人有很多副假发,那些暂时不戴的假发套在竹笼子上存放,称为假头,以免走形。贫家女子没有能力置办,自称无头,就借人家的戴。可想而知那时戴假发是很时髦的。那时的妇女,有时干脆就把自己的真发剪掉而戴假发。《北齐书》中说:“妇人皆剪剔以着假髻,而危邪之状如飞鸟。”意思是说,妇女都剃去真发,而戴假发髻,样子像天空飞着的小鸟。

“被”字还有覆盖的意思,所以将头发散开覆盖在头上就叫“被(pī)发”,这个意义后来被写成提手旁的“披”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