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的解释|草的意思|“草”字的基本解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草的解释|草的意思|“草”字的基本解释

草是一个形声字,上面的草字头是形旁,下面的早字是声旁,通常的意义是花草。草字除了花草的意义之外,还有很多比喻的意义。比如说毒草,本义是有毒的草,但这个意义并不常用,而是经常用它来比喻对人民、对社会有害的言论和作品。再比如捞稻草,是比喻在绝境中作徒劳无益的挣扎。

草字的比喻意义有些已经形成了固定格式,变成了成语。比如草行露宿、草木皆兵、疾风知劲草等。

在古人看来,野草毫无用处,只能给人们增加除草的麻烦。这样一来,凡是和草字沾边的,就都成了微不足道的东西。打家劫舍的强盗被称为草寇。最轻微、最无价值的东西被称为草芥(芥也是草,而且是小草)。任意摧残人的生命叫做草菅(jiān)人命(菅也是一种草)。水稻收割以后,有用的部分成了稻米,剩余的秸秆之类就成了没用的东西,叫做稻草。形容一个人没有才能,没有用,就称他为草包。

由微不足道、没有价值再加以引申,就成为粗糙的、劣质的。《战国策》中讲述了一个齐国人冯谖的故事。冯谖的家里非常穷困,穷到了吃不上饭的程度,于是他就托人投靠孟尝君。孟尝君问他有什么才能,他说他没有什么才能。孟尝君看他穷得可怜,勉强收留了他。孟尝君手下的人知道主人很轻视冯谖,于是就“食(sì)以草具”。也就是给他粗劣的食物吃。草就是粗劣的意思。

粗劣指的是质量上的问题,也就是质量不好。如果把它引申到工作态度上,那就是不细致、不认真。草率就是不细致,不认真。潦草就是字写得不工整。此外,草草了事、肤皮潦草,也都是这一类的意思。

字写得不工整,当然不是好事。但是根据辩证法的原则,坏事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变成好事。汉字书体中的草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草书刚开始的时候,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写得快。

到了汉元帝时期,有一个大臣名叫史游,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急就章》。汉元帝很喜欢文章里的字体,允许大臣们用这种字体来写奏章,后人就把这种字体称作章草。章草已经脱离了隶书的形象,只是在笔画中多少保存了一点隶书的笔势。

到东汉时期,有一个叫张芝的人,他进一步发展了章草。他把章草中仅存的一点隶书的笔势也去掉了,而且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也互相通用。六朝时期的人为了把这种字体和章草相区别,就把这种字体叫做今草。

到了唐朝,著名书法家张旭和怀素把今草写得更加放纵,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成为狂草。这种草书笔走龙蛇,虽然有艺术价值,但是很难辨认。作为文字,它已经失去了交际功能,成了纯粹的艺术品。

草字由粗劣的、不认真的再向前引申,就引申出没有经过加工的、非正规的和初级的等意思。初步写出的文稿或初步画出的画稿,我们把它叫做草稿;制作草稿的过程,我们叫它起草;一项事业刚刚开始建立,我们称之为草创;刚刚制定的法令、规章、条例,还没有经过大会讨论、通过,我们就把它叫做草案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