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的解释|相的意思|“相”字的基本解释
“相”字是个会意字。在木的上边或木的右边都有一只眼睛,表示用眼睛观察树木。
观察的对象为什么是树木呢?因为在上古时代,人们都住在山洞里或地洞里,在地面上生长的,除了野草就是树木,树木就是地面上的最大目标。所以表示观察只能以“木”作为目标。“相马”就是观察了解马;“相亲”就是观察了解未来的丈夫或妻子;“相面”就是观察了解一个人的长相,来认定他的命运。
“相”字由观察、了解进一步引申就成了选择。《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说:“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意思是好的禽鸟选择树木来筑巢,贤明的大臣要选择好的君主来共事。
“相”字的意义由选择再进而引申,就成了模仿。曲艺中“相声”的“相”就是模仿的意思。相声起源于北京,在清朝的同治年间由民间笑话演变而成。因为它以说、学、逗、唱为主要的艺术手段,久而久之,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就被称为“相声”了。
观察、了解都是动词的意义,如果转化成名词意义,就是被观察者的形貌的意思。
如我们常说的“出洋相”就是闹笑话、出丑。“上相”就是照片上的面貌比本人好看。
“相”字还有辅佐、扶助的意思。根据清代学者阮元的说法,辅佐、扶助的意思原来是用“襄”字来表示的。大概因为笔画太多,写起来不方便,后来就用笔画较少的同音字“相”来代替。
辅佐、扶助都是动词义,转化成名词义,就是辅佐的人。“相”就有了辅佐的人的意思。春秋末期,齐景公设置左相和右相两个职位,来帮助自己治理国家,这是最早的相。现在某些君主国家内阁的最高官职还叫“首相”。
作为副词的“相”念xiāng,最常见的用法就是表示“互相”的意义。比如:“相好”就是互相亲密;“相知”就是互相了解;“相持”就是互相对立,不相上下;“相思”就是互相思念。唐代诗人王维有一首名为《相思》的诗脍炙人口。“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作为副词的“相”,还有三种特殊的用法。那就是表示第一、第二或第三人称。大家所熟知的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里的“相煎”显然不是互相逼迫,而是“逼迫我”的意思。“相”就代表了第一人称“我”。曹植对他哥哥曹丕说:咱俩本是同胞兄弟,你为什么逼迫我这样急?
在《三国志》里,孙权对鲁肃说:“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意思是子敬先生,我扶着马鞍下马迎接你,足可以让你感到荣耀了吧!这里的“相迎”显然也不是互相迎接,而是“迎接你”的意思,“相”就代表了第二人称“你”。
柳宗元的《黔之驴》更是大家熟悉的寓言。贵州本来没有驴,有好事的人把驴运到了贵州。贵州的老虎从来没见过驴,“稍出近之,硔硔然莫相知”。意思是渐渐地向驴子靠近,提心吊胆地不知驴子是什么东西。“莫相知”就是“不了解它”。“相”就代表第三人称“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