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的解释|缠的意思|“缠”字的基本解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缠的解释|缠的意思|“缠”字的基本解释

“缠”是一个形声字,左边的绞丝旁表明这个字的本义和“线”与“绳索”有关;右边的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说文解字》说:“缠,绕也。”就是说缠的本义是盘绕。

在古今的书面语和口语中,常常会听到或看到“腰缠万贯”的说法,也常常会听到或看到把旅途中的钱财叫做“盘缠”。钱财为什么要缠在腰里?又是如何缠法呢?

原来,古代的钱是中间有孔的铜币,人们常常把一千个铜币用绳子串起来,串钱的绳子就叫“贯”。所以一千个铜钱就叫一贯钱。有一出戏的名字叫《十五贯》,演的就是一个涉及十五贯钱的刑事案件。我们现在外出经商或旅行,只要带一张信用卡就可以了。可是在古代,连纸币也没有,外出时只能带着笨重的成串铜钱。为了方便和防止窃贼、强盗,就把铜钱盘起来缠绕在腰里。这就是把路费叫做“盘缠”的原因。

如果路途遥远,需要很多路费,是不可能都缠在腰里的,于是就要携带币值比较高的银子或金子。可是银子或金子都是成块的,不可能串成一串。所以到了宋代,便出现了把金子或银子打造成腰带缠在腰里的新发明。这种银腰带比现在流行的皮带稍宽、稍厚一些,一米多长,值几十两银子。当时富豪商人出门,根据用途需要,把银子打成长短不等的腰带。短的至少绕一圈,长的可以绕几圈甚至十几圈。缠在腰里后,外面再用布包上。使用的时候,从腰里掐下一段来过秤,然后进行买卖交易,非常方便。当然,“腰缠万贯”只是一种比喻,真要缠上一万贯的钱财,恐怕是沉重得吃不消了。

在古代,还有一个习惯,这就是“缠头”。古代歌舞艺人在表演的时候用锦缎缠在头上作为装饰。表演完毕,看客要用锦缎作为礼物,赠送给歌舞艺人。这赠送的锦缎就叫“缠头”。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说:“五陵少年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这是一个歌妓在诉说她年轻时候的风光:五陵地区的年轻人争先恐后地向她赠送“缠头”,一支歌曲唱下来所得到的锦缎数都数不过来。

在男女爱情方面,人们常常用“缠绵”这个词,如唐朝诗人张籍的《节妇吟》中有这样诗句:“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诗中的“缠绵”是指情意深厚。另外,“缠绵”也可用来形容心情郁闷。如唐代文人卢照邻的《释疾文》中有:“悲缭绕兮从中来,愁缠绵兮何时断。”这里用“缠绵”来形容无尽的哀愁。

把“盘绕”这个意思抽象化,“缠”字就引申出了“骚扰”、“纠缠”或“应付”的意思。《水浒传》第16回写到杨志在京城里卖刀,遇见了一个地痞无赖牛二,杨志被他骚扰得不耐烦,只好说:“不卖了!休缠!”“休缠”就是不要骚扰我。人们平常说某个人“真难缠”,就是说这个人不好应付。

从主动者一方来说,“缠”是骚扰;被动者一方也可以说“缠”,那就是“应付”。《红楼梦》第16回中凤姐就说:“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哪一个是好缠的?”意思是:哪一个都不是好对付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