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的解释|熬的意思|“熬”字的基本解释
“熬”字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
“熬”是一个形声字,上面的“敖”字是声旁,下面的四点是“火”字的变形,是“熬”字的形旁,它表明,这个字的本义和“火”有关。
《说文解字》说:“熬,干煎也。”“干煎”就是“煎干”,也就是锅里放上水,下面架上火,慢慢地煮,一直煮到水干了,这个过程就叫“熬”。北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一书中记载了做酒麴的方法:“拿来三石小麦,一石用熬的方法,一石用蒸的方法,还有一石不作处理,然后再把这三石小麦合在一起,磨成面粉,这就是酒麴。”这里的“熬”就是用水和火煎干。用海水煮盐,也就是“熬盐”,“熬盐”也可以叫做“熬波”。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在一首诗中写道:“穴灶如蜂房,熬波销海水。”意思是说:在海边上,煮盐的锅灶像蜂房一样密密层层,人们在这里消耗海水获取食盐。通过烧煮,让海水里的水分蒸发掉,锅里就会剩下白花花的盐。元代的画家陈椿还有一幅煮盐的画,叫做《熬波图》。
用水把食物煎干,当然要用文火,也就是慢火,而不能用急火。因此,用慢火把食物煮熟,不一定要干,也可以叫“熬”。例如我们通常所说的“熬粥”。
“熬”和“煎”虽然意思相近,但还是有细微差别的。它们的差别就在于:“熬”要放上水,让水一点一点地蒸发掉,达到“干”的目的。而“煎”却是不放水,用干锅来烤熟。比如我们通常所食用的煎饼,就是不用水的,直接把面糊薄薄地摊在平底锅上,烤熟即可,正因为不用水,所以这种面食才叫“煎饼”。
由于“熬”的过程很长,“熬”字由烹调食物引申开来,就引申为忍耐。比如“熬夜”,就是努力支持,整夜不睡觉。《清平山堂话本》书中有一篇《快嘴李翠莲记》,主人公李翠莲劝爹妈先睡觉,说:“后生家熬夜有精神,老人家熬了打盹睡。”这里的“熬”就是忍受长时间不睡觉的痛苦。《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说:“亏得那马是大宛良马,熬得痛,走得快。”这里的“熬”是忍受疼痛的意思。鲁迅先生在《伪自由书》一文中说:“如果不舒服,也只好熬着。”这里的“熬”又是忍受不舒服的意思。从这一点来看,“熬”的对象是很宽泛的,各种各样的忍耐都可以说“熬”。
王实甫的《西厢记》描写张生上京赶考,崔莺莺面临着和心上人的生离死别,其中有一句唱词是:“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意思是:崔莺莺一看见人们安排车马,要送张生上京赶考,心理就有说不出的难受。“熬熬煎煎”重叠使用,充分表达了崔莺莺内心深处的痛苦。由于“熬”和“煎”在烹调方面的意义很相近,所以“熬”和“煎”经常连在一起用。元代一个不知姓名的作者所写的剧本《来生债》中有这样一句话:“无钱君子受熬煎,有钱村汉显英贤。”这里的“熬煎”就是忍受生活中的各种困苦。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