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的解释|鼎的意思|“鼎”字的基本解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鼎的解释|鼎的意思|“鼎”字的基本解释

“鼎”字是典型的象形字,在最早的甲骨文中,很像鼎的三足两耳的形状。金文更接近鼎的形象,后来才慢慢地发展成形。

“鼎”是中国古代最早使用的烹饪器皿,出土文物中陶制的、青铜制作的鼎,一般的形状是圆体、大腹两耳对称。也有个别的方鼎和其他造型的鼎。鼎至少有三足,方鼎则为四足,它是青铜器时代的标志性器物。

古代青铜器有礼器、乐器、兵器、食器和日用器具等多种,一般分为礼器、乐器两大类,其中礼器以鼎的形式居多,故“钟鼎”便成了古青铜器的总称。

刻在钟鼎上的文字称“钟鼎文”,也即“金文”。金文是上承甲骨文,下开大小篆的一种字型结构比较成熟的文字,它的形体结构同甲骨文非常相近。所不同的是,金文大多是用模子铸的,铸时先把字刻在模子上,可以细细加工,所以笔画粗壮,圆转,字的大小比较匀称。

1939年,河南安阳县的农民在劳动时从地下挖出一个四条腿的方形青铜器来,高一米三多,重八百七十五公斤,四面都铸有凸起的兽面花纹,里面铸有“司母戊”三个金文。开始农民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看起来像个马槽子,就叫它“马槽鼎”。北京的考古工作者听说后赶来,才认出它是件非常珍贵的文物,是三千多年以前商王文丁为了祭祀他母亲而铸造的青铜器。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战争年代,群众为了保护这个鼎,就把它埋在地下,另外造了一个假大鼎来代替。战争年代结束以后,人们才把它挖出来。现在“司母戊鼎”被陈列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里。

殷商晚期,青铜器冶炼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这些青铜器的所有者是殷商的贵族统治阶级,他们死后也往往用青铜器殉葬。青铜器还是贵族地位高低的象征,一些大鼎甚至被视为国家的“重器”、国家权利的象征。在战争中,胜利的一方往往将战败一方的重器搬走,并毁掉他们的宗庙。历史传说夏禹曾铸九鼎,以此来象征九州。

鼎在封建社会中成为传国的重器和国家权利的标志性的器物。国运叫“鼎祚(zuò)”,帝位叫“鼎命”,国灭则“鼎迁”,想夺权叫“问鼎”,夺了权叫“定鼎”,改朝换代叫“鼎革”。

科举制中的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叫“鼎甲”,国家重臣叫“鼎臣”,局势不定叫“鼎沸”,三分天下叫做“三足鼎立”。

在等级鲜明又严格的古代社会中,不同级别的人用鼎的规格有严格的限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依次等而下之,“九鼎”成了最高权威的象征。

作为礼器的鼎另一重大用途就是祭祀。如最高级的祭品就是用九鼎贡献牛、羊、猪。

“鼎”这种实物在今天完全成了历史的陈迹,但“鼎”的语义并没有流失,我们今天还常用“一言九鼎”来形容某人说话的份量,用“鼎力相助”来说明全力相助等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