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的解释|琴的意思|“琴”字的基本解释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琴的解释|琴的意思|“琴”字的基本解释

“琴”是中国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拨弦乐器,现在我们一般称这种乐器为“古琴”。相传神农氏“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小篆的“琴”是个象形字,描绘的是琴的样子。

在西周时期,“琴”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诗经》的不少篇目中都提到琴。“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是《诗经·关睢》里的句子。这句诗的大意是说,文静美丽的女子,我弹着琴和瑟来亲近她。瑟也是一种古老的乐器,常与琴合奏,弹奏出优美的曲调。古人就用“琴瑟和谐”、“琴瑟相调”比喻夫妻感情融洽。

“琴”弹出的音乐是非常高雅的,遇到能听懂琴曲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知音”这个词本指善于欣赏音乐的人,又进一步比喻非常知心的朋友。

琴在汉代以前,形制大小不一,琴上用几根弦也多少不等。大约在西汉的初期,琴才定为用七根弦,所以琴又叫“七弦琴”。西汉中期以后至三国时期,琴已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古琴”的样子。

汉魏六朝时期从事琴曲创作和演奏的不仅是来自社会低层的职业乐工,而且在低级官僚贵族中也广泛流传,成为琴曲创作的全盛时期。

《广陵散》是一首以叙事见长的大型琴曲,叙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聂政刺韩王”的故事:有个工匠为韩王铸剑,剑快要铸好了,韩王却以误期的罪名杀了他。工匠的儿子聂政,决心要替父亲报仇。他装扮成泥瓦匠混入宫中行刺,结果没有成功。后来他逃到一个地方苦心学琴,用了十年工夫练成了绝技,然后利用为韩王弹琴的机会刺死了韩王,随后自尽。流传至今的《广陵散》虽然乐曲屡经后人加工,但还保存着汉代的某些特点。

蔡文姬是汉代末年著名文学家、琴曲家蔡邕的女儿,自幼爱好音乐,有很深的音乐造诣。《胡笳十八拍》相传就是蔡文姬结合自己一生的悲惨经历而创作的,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在历史上很有名气。

历史上文人和琴有关的故事也不少。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富豪卓王孙有一个美丽的女儿卓文君,丈夫死后住在娘家。她爱好音乐,擅长弹琴。司马相如“以琴心挑之”,就是用琴声向卓文君求爱。卓文君被他的才情打动,和他一起私奔。为了爱情,文君甘愿过贫寒的生活,以卖酒为生。“琴心相挑”后用来指表达爱情。

琴和剑是古代文人随身携带的器物,成语“琴心剑胆”比喻文人既有柔情,又有胆识,刚柔相济。

“焚琴煮鹤”也是一个成语,还可以说成“煮鹤焚琴”,意思是把琴当作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琴曲这样高雅的音乐不是普通人能轻易领会的,而要让牛听懂更是不可能的。成语“对牛弹琴”比喻对一窍不通的人讲高深的道理,也用来讥笑讲话不看对象。

一个人很风雅,我们可以说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里的“琴”是说会弹奏乐器,有音乐特长。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