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三公,十羊九牧》成语意思解释与出处|例句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一国三公;十羊九牧拼音,一国三公;十羊九牧对偶成语介绍

一国三公;十羊九牧拼音:yī guó sān gōng;shí yáng jiǔ mù

【上】公:春秋战国时期对诸侯国国君的通称。一国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指政出多头,政令不统一,令人无所适从。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七十四回:“武夫当道势汹汹,一国三公谁适从。”

【下】牧:放牧者。十只羊有九个牧羊人。比喻官多民少,赋税繁重。也比喻使令不一,令人无所适从。唐·刘知幾《史通·叙事》:“杨令公(再思)则云‘必须直词’,宗尚书(楚客)则云‘宜多隐恶’。十羊九牧,其令难行。”

【综】比喻政出多门,政令不一,造成混乱局面。

【例】无论机构大小,如果一国三公,十羊九牧,必然会造成政令不一、人浮于事的现象,不利于统一,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必须革除这种弊端。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