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帜易帜》出处与译文翻译,成语故事《拔帜易帜》意思解读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拔帜易帜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率领汉军攻占了魏国和代国,接着又在张耳的协助下,带领几万兵东下井陉,攻击赵国。赵王和主将陈馀在井陉口聚集了二十万大军阻拦。

谋士李左军建议陈馀拨给他三万军队,从小路出发,出其不意地截取汉军的后勤装备和粮食,而他的前军到达井陉时不与交战。这样的话,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韩信和张耳的头颅。

陈馀是个读书人,不爱使用诈谋奇计,认为韩信的兵不过数千,经过千里行军,已经非常疲惫,可以直接予以攻击,因此没有采取李左军的计谋。

韩信手下的人探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放心东下井陉。进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之处,韩信下令休息。半夜里,他选出两千名轻骑兵,让他们每人拿着一面红色旗帜,从小道来到井陉口山后隐蔽起来,同时对他们说:“我将另派一支军队与赵军对垒,并假装败退。这样,赵军必定倾巢而出,前来追击。你们趁此机会快速进入赵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我们汉军的红色旗帜。”

接着,韩信又派出一支一万人的军队,叫他们背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排出兵法上最忌讳的背水之阵,都哈哈大笑,以为汉军自己断了后路。

天刚亮,韩信指挥这一万人的军队向井陉口进发,赵军立即打开营门迎击。战了一段时间后,韩信、张耳命汉兵丢掉旗鼓,向水边退去。汉兵退到水边阵地,再也无法后退,只得拼死作战。

这时,隐蔽在山后的两千汉兵,趁赵营无人守卫,快速冲进赵营,飞快地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红色的旗帜。而在水边作战的赵兵,因遇到背水一战的汉兵的顽强抵抗,无法取胜,想返回营地,却见那里全是汉军的红旗,以为赵王已被汉军抓住,顿时军心大乱,各自逃命。接着,汉军两面夹击赵军,结果主将陈馀被杀,赵王被活捉。

——《史记·淮阴侯列传》

【故事启示】 读书人陈馀不好诈术,且自以为是地认为汉军远道而来,属于疲军,经不起攻打。结果,陈馀在与汉军的战役中命丧黄泉。这启示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不能想当然。欲无往不利,所向披靡,就得在思想观念的修炼上,注意培养不想当然的品质。军事斗争中,需谨记“兵道,诡计也”“兵不厌诈”等古训。当自身实力并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选择对手、隐藏实力、计出奇兵等各种手段实现最终的胜利,这与道德无关。

【成语释义】 比喻取而代之。

【活用例句】 如今那里已~,另换新主了。

【近义】 取而代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