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行赍居送》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行赍居送:xíng jī jū sòng
词源:《汉书·食货志下》:“干戈日滋,行者赍,居者送,中外骚扰相奉,百姓抚敝以巧法,财赂衰耗而不澹。”
词由:汉朝经过文、景两帝大治以后,国势大为强盛,国力也大为充足了,到了汉武帝,便好大喜功起来。他偏偏又遇上了好大喜功的对手匈奴,匈奴连连侵犯边界,弄得战争连绵不断。这样,人民的安宁生活被破坏了,群众苦于劳役,怨恨战争。在战争一天多一天的情况下,汉武帝就强迫人民承担繁重的徭役。服徭役的人,自己要随身带衣食之具;不服徭役的人,也要拿出钱物相送。匈奴外侵,再加国内一些地反的反叛,老百姓也千方百计逃避赋税,汉朝的国库就空虚了,财物损耗得差不多了。
词义:这是封建时代供张徭役的恶例,就是服徭役的人,自己要携带衣食之具,不服徭役的人,也要求承担繁重的财物。行:指服徭役的人,赍:自己携带生活必需品。
书证:清·冯桂芬《崇节俭议》:“比者军兴十年,戒严遍天下,征调供亿,赋车籍马,行赍居送,远近骚然。”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