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自郐以下》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自郐以下:zì kuài yǐ xià
词源: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 曰:‘美哉! 始基之矣, 犹未也, 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陈, 曰:‘国无主, 其能久乎?’自郐以下无讥焉。”
词由: 春秋时代, 吴国的公子季札, 是个精通音乐的人。有一次,他访问了鲁国, 鲁国君特地请他欣赏鲁国乐工们演奏周代各诸侯国的乐曲。表演开始,乐工奏了《周南》、《召南》, 季札听了说:“好极了! 周族建国的基础有了。但这演奏还不是尽善尽美的。”尔后, 乐工们每奏一曲, 季札一一加以评赞。但当乐工们弹奏《郐》以下诸国的乐曲时,因为这些乐曲所属的侯国国小政差, 季札就只听而不置可否了。
词义: 从郐国起, 以下各国的乐曲都不加评论。郐: 西周时的诸侯国。比喻越来越差, 不值得一谈。亦作“自郐无讥”。
书证: 宋·张孝祥《于湖集·丑奴儿》词之六: “无双谁似黄郎子, 自郐无讥, 月满星稀。”《清诗别裁》二十六徐夔《移居赠永天》诗:“自郐以下皆无讥, 儿子纷纷鄙纨绔。”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