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败军之将》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成语《败军之将》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败军之将:bài jūn zhī jiāng

词源: 《史记·淮阴侯列传》:“广武君辞谢曰:‘吾闻败军之将, 不可以言勇, 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词由: 楚汉相争时, 汉将韩信率领部队进攻赵王 (歇)。两军在井陉一带遭遇。赵王的参谋李左车献计道:井陉这地方, 不能容两车并行, 也不能容骑兵列队。汉军的给养一定在后面, 如果让我带一支人马, 抄小路去截断他们的辎重, 使他们进退两难,又得不到粮食,不出十天,必然败走。”这本是个很好的计策,但是赵王和大将陈余没有采纳。韩信探听了这个消息, 心中大喜, 同时暗暗佩服李左车的才略。结果,韩信用背水列阵的战术大败赵军,并俘虏了李左车。韩信对李左车不但十分优待, 还向他请教攻燕伐齐的策略。李左车开始不愿说, 他对韩信说:“我听说打了败仗的将军,没有资格谈论自己的勇敢; 亡了国的臣子, 不能希望保存自己的生命。”后见韩信诚心求教, 才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词义: 打了败仗的将领。后常用以讽刺在较量中失败的人, 也作自谦之辞。

书证: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 “败军之将, 蒙厚恩,无可以报, 愿施犬马之劳, 不须张弓只箭,径取成都。”华而实《汉衣冠》七:“王爷少年英俊,先声夺人;我,我是败军之将,不敢言勇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