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忠心耿耿》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成语《忠心耿耿》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忠心耿耿:zhōng xīn gěng gěng

词源: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七回:“当日令尊伯伯为国捐躯,虽大事未成,然忠心耿耿,自能名垂不朽。”

词由:唐朝开国功臣徐勣之孙徐敬业,与骆宾王做了一道檄文,讨伐篡夺唐朝政权的武则天。不久,兵败被杀。徐敬业的儿子徐承志,其时不满十岁,在几个徐敬业的心腹偏将的保护下,改姓为余,准备逃避到淮南节度使文隐伯伯那里去。徐承志跋山涉海,历尽艰险,飘泊在外十余年。有一次,恰好遇着文伯伯派来寻找他们的家人宣信,于是立即到了节度使衙门。文隐及章氏夫人一见承志,伤感之余,便安慰了一番。徐承志便拜见了文家的五位公子,一同相聚闲谈。这时,大公子文芸说:令尊伯伯为国揖躯,虽然大事未成,但忠心耿耿,定能名垂千古的,大丈夫做事原当如此。最后,徐承志和五位文公子商定:决心准备起兵,推翻武则天,恢复唐王朝。

词义:形容非常忠诚。耿耿:忠诚的样子。

书证:郭沫若《屈原》:“她近来简直是愈闹愈不成个体统,她把你这个忠心耿耿的人都陷害成这个样子。”杜鹏程《保卫延安·重印后记》:“他忠心耿耿,时时把人民群众和战士们放在心上,觉得他自己就是比群众和战士多吃一口青菜,也是深为惭愧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