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强弩之末》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成语《强弩之末》什么意思|出处来源|词义|词由

强弩之末:qiáng nǔ zhī mò

词源:《史记·韩安国列传》:“安国曰:‘……强弩之极, 矢不能穿鲁缟。’”

词由: 西汉时, 北方的匈奴派人到汉朝来要求和好, 武帝和大臣们一起商量对策。有个叫王恢的, 曾在靠近匈奴边境的地区当过多次地方官, 很了解匈奴的情况。他说:“跟匈奴人和好, 大不了三年就又要背约, 不如不理他, 干脆出兵, 彻底征服他。”这时, 御史大夫韩安国竭力反对, 他说:“千里远征匈奴, 战线拉得很长, 人马拖得很累, 我们是得不到好处的。而敌人以逸待劳, 会全力制服我们疲困的兵力。这有点象强弓射出的箭, 射到极远的地方, 没有力了, 连极薄的鲁国的丝绸也射不穿了; 还象狂风刮过后的一点点微力, 就连极轻的羽毛都吹不起来。我们发兵攻打匈奴的困难很多, 不如同他和亲。”皇上和大臣们认为韩安国说得有理, 便同意与匈奴和亲了。

词义: 强弩射出的箭, 飞行已到了最后。末: 箭射程的末了。比喻力量已经衰竭, 起不了什么作用了。原作“强弩之极”。极: 尽头、极点的意思。

书证:《汉书·韩安国传》:“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曹操之众,远来疲惫; 近追豫州, 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 此所谓‘强弩之末, 不能穿鲁缟’者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